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35725
大小:6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7
《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经典材料,经典材料从哪里获得,如何分析经典材料的运用可能性,以及“百变通”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一、什么是经典材料 耐心读完本章,你将豁然开朗,原来我掌握的材料已经足够,只不过消化材料的功夫和灵活运用它们的意识不够!作文,竟可以如此简单!什么是经典材料什么是经典材料?大致说来,凡是经典的历史文化名人、经典的思想、具有示范性的人生行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事物或场景等,都可以视为经典材料。从我们掌握这些材料的途径说,经典材料通常有三个来源:文化常识的屈原、苏武、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他们的行
2、为具有人性的高度和人生示范性。语文课本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出自高中语文课文《报任安书》);关于西西弗斯的材料(出自高中语文课文《人是什么》);关于庄子的材料(出自高中语文课文《逍遥游》、《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关于经典意象“莲”、“梅”等的材料(出自高中语文课文《爱莲说》,陆游、毛泽东的诗词《咏梅》等);关于“人生境界”的论述(出自高中语文课文《人生的境界》)。如此等等。阅读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语出18~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后经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引用和阐述而广为人知);人不过是一根会思
3、考的苇草(语出法国科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卑鄙的灵魂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任何伟大人物的,而下贱的奴隶们则用讥讽的眼光看待“自由”这一名词(语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如此等等。为何要用经典材料呢?答案很简单:运用经典材料,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与一般作文材料相比,经典材料具有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握——你不愁没有。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比你在作文中凭空编造一个隔壁张三李四的故事做例子强得多。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借鉴,易于操作——很多文章都用过它们,说不定昨天你就在《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或
4、文章中读到过关于它们的优美表述。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所以能约束你的口水四处流淌。在作文中,你可以流血,流汗,流泪,就是不能流口水!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中普遍运用——这就是你掌握有限材料而能通吃一切考场作文的秘密。所有优势中最重要的是,经典材料具有普适性——12它能够普遍适用于考场作文,使你无需为材料窘迫发愁。坐在考场中,面对一排排形如空洞的作文纸方格,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很多学生都有过的痛苦经验。其实,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篇幅很短,并不需要大量的作文材料。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材料,真正用得上的,还不是只
5、有那么三两个。事实上,只要你掌握并消化几个经典材料,考场作文的材料问题就能够基本解决。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换句话说,一个经典材料,能否精当地运用到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之中,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稍微圆通一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恰当地运用于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中。这是因为:经典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通常地,一个经典材料,肯定不止用于一个话题。事实上,只要你稍微观察一
6、下高?优秀作文,就会发现很多优作文使用的材料都是相同的。历史文化名人,亮相的频率出奇的高。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是很多考生都喜欢用的。使用这些名人,并非谁的专利;别人可以用,你也可以用。有的人也许会担心,大家都用,会不会显得熟滥和重复呢?我看不会。他们这样用,你可以那样用。同样是猪肉,他做成肉片,你可以做成肉丝、肉丁;他把猪肉炒来吃,你可以炖来吃;他做成麻辣味的,你可以做成酸辣味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天上只有一轮月亮,可是,古往今来,人们就这同一个月亮,做出了多少各尽其妙的好诗啊!二、如何分析经典材料的使用价值 所谓材料“百变通”,就是善于灵活运用材料。而要灵活运用材料,你
7、必须首先了解这些材料的用途。因此,任何材料,包括经典材料,你只是?它们捞到手中还不够。你?须分析这些材料的使用价值,设想这些材料能够在哪些场合中运用。对经典材料使用价值的分析,本身就是对思维变通性的一种极好的训练。这就对你多向度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材料“百变通”,掌握材料是前提,学会分析是关键。而分析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可以提高你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也能提升你审题立意的能力。下面,我就结合本书的主题(着眼于材料分析,而不是审题立意),说明怎样才能透过灵活的分析,把握住材料多方面的意义。你首先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