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

ID:37561983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5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_第1页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_第2页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_第3页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_第4页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 我们要以河兴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我们要以河兴市  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作为运河之子,济宁人有着浓浓的运河情结。自觉认识和传承母亲河的历史,就是这种情结的具体反映。  那么,研究这段历史,同“把马头上的缰绳拉直”的故事有什么关联呢?事情是这样的。  公元1271年,雄才大略的忽必烈废弃“蒙古”国号,定国号为“大元”,并把燕京(今北京)作为大都(即首都),一改大一统王朝大多将国都选择在长安、洛阳或开封的惯例,把国都定在了华北平原的顶端。  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南方已是富庶之乡,北方相对要贫瘠得多。所以,这样一来,虽近故乡,却远粮仓,南粮北运变得十迫切。当时京城的人口

2、不下百万,仅靠当地物资根本无法维持,正如史书所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如果单靠隋代开凿的运河,辗转5000里,耗时费力,“远水不解近渴”,更何况历经多年战乱,不少河段已经废弃、断航。因此,重开南北运河就成为关系朝廷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在一次朝廷举行的廷议上,忽必烈在说出自己心中的忧虑之后,向垂手而立的大臣们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他说:“隋代运河中点在洛阳,从洛阳向东北方向到达诼郡(今北京),向东南方向延伸到余杭(今杭州)。诸位爱卿,这运河像不像一张弓,或者一条缰绳?”  他稍一停顿,接着提高嗓门,大声问道:“如果说运河是一张弓,有谁能

3、让我们弃‘弓’走‘弦’?如果说燕京是一匹马的马头,通往江南的运河就是套在马头上的缰绳,有谁能替朕将这缰绳拉直?”  面对皇上的提问,大臣们一时掉入十里雾中。龙廷陷入长时间无言的沉默。  “有一个人能替圣上将马头上的缰绳拉直!”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突然传来这样大声的回应,令忽必烈及在场的所有人大吃一惊。  忽必烈举首向传出声音的方向看去,说话的是中书左丞张文谦。山东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  “哦,他是谁?”  “郭守敬!此人年仅31岁,不但熟知水利,而且巧思过人,是国家难得的栋梁之才!”  忽必烈闻听,大喜过望!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郭守敬,字

4、若思,顺德路邢台(现河北省邢台市)人。小时候,他与在数学、天文和水利方面颇有造诣的祖父郭荣生活在一起,使他从小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稍大些之后,拜当时著名的“邢台学派”代表人物刘秉忠为师,潜心攻读数学、地理和水利,知识日渐精进,并在最初几项工程的实施中显示出非凡的才干。看到郭守敬的长进,“望子成龙”的祖父大喜过望,就把他推荐给了在朝中做官的同乡好友张文谦。  忽必烈在了解清楚郭守敬的基本情况并当面进行考察以后,马上任命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又升任都水监,负责全国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  郭守敬不负圣望,在同时任漕运副使的马之贞经过实地勘察、测量等大量前期

5、工作之后,终于在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八月凿成自济州(今济宁)至须城安民山长达75公里的济州河,之后又相继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完成了弃“弓”走“弦”、“将马头上的缰绳拉直”的重要使命。  从郭守敬“将马头上的缰绳拉直”即京杭运河流经济宁算起,距今已有726年的历史。  那么,把“马头上的缰绳拉直”以后,给济宁带来那些方面的变化和好处呢?  空前繁荣的商业文明  元代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北方政治中心在经济上逐渐依赖于南方。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漕运不单是向朝廷运输漕粮和贡品,还成了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济宁就是在运河

6、功能转向物资交流的大背景下发展成为州治及水陆交通重镇的。  据史书记载,当年在济宁定居的外地商人不下数万家,南方的纺织品、瓷器、竹木、茶叶等在此中转,北方的棉花、皮毛、大豆、干鲜果品在此聚集南下,当时的济宁“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两以上。山东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  商业的繁荣又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皮毛加工业、酱菜制造业、糕点制作业、竹器加工业等都是当时名扬京省的重要行业。清朝时期,仅济宁的皮毛业作坊就有20多家,还建立了“裁皮手艺同行会”等行业组织。  正是由于运河的开通和兴盛,才为济宁提供了一条开放交流的大通道,使得济宁“南通江淮

7、,北达幽燕”,“南引吴楚闽粤之饶,北壮畿辅咽喉之势”,出现了“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济宁州城区街道达上百条,开设店铺逾千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周围辐射近百县,日营业额高达白银10万两以上,成为全国著名的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运河沿线7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之一。  有几句民谣:“济宁州,赛银窝,南门靠着运粮河,小闸口里真热闹,税务街上买卖多”,就是当时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江北小苏州”的历史美誉  运河开通前的济宁是个经济落后的小城。  当济州(今济宁)初治任城之时,正值辽金战云翻滚,中原一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