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

ID:37559407

大小:271.2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1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_第1页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_第2页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_第3页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_第4页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学之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与辨析2不同国家人均产出实现翻番的时间是不同的,但中国无疑是一个奇迹。英国从1780年起用了58年,美国从1839年起用了47年,日本从19世纪80年代起用了34年;二战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用了比日本更少的时间实现了翻番:巴西1961年起用了18年,印度尼西亚17年,韩国1966年起11年,中国从1977年起只用了10年。——《世界银行》(1991)3一、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一)渐进型改革中的经济发展中国早期的改革定义为“开放中的改革”。这种以开放为前提的经济改革,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为中国经济带来了高速的增长;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

2、济开始进入买方市场,“改革中的开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种改革路径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它在实现经济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有机结合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世界银行》,199641、开放中的改革:历史进程“在中央计划已经扼杀了市场的基础上,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区际开放既缺乏交易主体,又缺乏激励因素”(赵伟,2001)。因此,通过对外开放,寻找学习经验成为指导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途径。51、开放中的改革:结果评价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关联——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与这一趋势相伴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日益加快,1978—199

3、5年GDP年均递增9.4%。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1985年、1990年、1995年三个时点上,沿海地区的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国总出口的23%、42%、68%。沿海地区总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速度。1978—1999年,沿海地区省市合计的GDP年平均增率达到11.8%,比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62、改革中的开放:历史背景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基本摆脱了短缺经济束缚,从卖方市场跨越到了买方市场之中。在前一轮经济改革的作用下,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平衡性。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先行开放省份,

4、其产出增长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占GDP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连年下滑,财力的减弱很可能带来控制力的减弱,这似乎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的进程(胡鞍刚,1994)。72、改革中的开放:新的发展主题从开放的角度来看,地方保护主义及其造成的部门间分割又进一步制约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严重制约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内向型水平转移,其结果是“贸易向国际市场扩张的程度和深度日益深化,形成了外向型贸易转移机制”(谷克鉴,2000)。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学家强调的是“行政分权”的缺点与成本。即行政性分权会导致地区冲突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浪

5、费性的重复建设、生产的规模经济缺乏,助长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钱颖一,1993)。8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开始步入买方经济时代,在区域平衡发展的压力下,要求打破地区分割,推动对内开放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发展和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理念下,加速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为此,通过改革,加速制度创新实现两个开放成为这一阶段所关注的重要问题。3、改革与开放并重:启动第二次改革9(二)激励型改革中的经济发展1、基本逻辑激励型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社会分化平民集团(弱势集团)利益驱动精英集团(强势集团)转嫁收益转嫁成本直

6、接收益者改革执行者间接收益者改革接受者经济改革社会转型利益驱动侵蚀传统社会102、特征描述激励型的中国经济改革,在激励的主体上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即,在80年代,试图驱动的主体是政治精英,主要是政府官员;80年代中期,着力驱动的主体是经济精英,主要是国有企业领导者;90年代以后,市场化的改革走向深入,知识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的趋势逐步显现,知识精英或社会精英被视为利益驱动的主体。从9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政策和改革的路线更加表现为复合性的特征,驱动的主体也日益表现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相互结合的特征。113、历程与特点因激励型经济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分化是中

7、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这里的社会分化被赋予了双重含义:一是社会结构的分化,即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相对分离和独立存在;一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已发生动摇。综观各国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并不是国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当90年代我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工作重点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归到“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这项任务上来。与这种经济改革推动社会转型完全相反的一种形式是社会转型推动经济改革,例如:1840年。12二、中国经济改革的悖论:五大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的渐进式改革逐渐确立

8、了“丛林法则”的基本理念,但官本位思想和旧有计划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