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误警示

高考失误警示

ID:37559165

大小:1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高考失误警示_第1页
高考失误警示_第2页
高考失误警示_第3页
高考失误警示_第4页
高考失误警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失误警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过后,免不了有因失误而遗憾的考生,这些考生多是丢了不该丢的分数,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实乃可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警示广大考生,我们特聘请教育专家、高考命题专家、特优教师和部分考生进行广泛的调研遴选、缜密的推敲,总结并归纳梳理出历届考生所出现的失误,希望对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考出优异成绩.高考数学失误警示一、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掌握的不牢固而产生的失误高考是以“题”的形式出现的,在临近高考时的考生所做的最多的是“做题”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像定义、公式、法则、公理、定理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深度与广度集中

2、反映考生在这方面失分的多少,从一开始就忽略基础知识研读的考生,是欠下不少“债务”的,而最后不得不在考场上还债——失分.【例1】{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1)a-na+anan-1=0(n=1,2,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an=.【错解】∵(n+1)a-na+anan-1=0,∴(an+1+an)[n(an+1-an)+an+1]=0,即(an+1+an)[(n+1)an+1-nan]=0,∵an>0,∴an+1+an>0,∴(n+1)an+1=nan,即=.∴{an}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n=1·()n-1.【诊断】以上解答错在“

3、=”认为它是等比数列,其实,由=q得{an}为等比数列的条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这里的q必须是一个非零的常数,所以解答错误.解答本题适宜采用“迭乘法”.【正解】∵(n+1)a-na+anan-1=0,∴(an+1+an)[n(an+1-an)+an+1]=0,即(an+1+an)[(n+1)an+1-nan]=0,∵an>0,∴an+1+an>0,∴(n+1)an+1=nan,即=,即an+1=an.∴an=an-1=·an-2=··an-3=…=···…··=.∴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二、因审题不慎而造成的失误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在120分钟的时间内做

4、完试卷上所有的题目,而高考命题的设计是经过专家群体认真推敲、论证确定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然而部分考生求胜心切,抢速度,没有认真审读就做题,结果不是漏掉了条件,就是答非所问而造成失误,事实上,一个题目能否做对,思路能否打开是非常重要的,而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认真审题,因此有“成也审题,败也审题”之说.【例2】直线l:y=kx+1与曲线C:2x2-y2=1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以直线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双

5、曲线C的方程得:(k2-2)x2+2kx+2=0.①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②解得k的取值范围为-2<k<-.(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由①式得  ③假设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c,0),则由FA⊥FB得(x1-c)(x2-c)+y1y2=0,即(x1-c)(x2-c)+(kx1+1)(kx2+1)=0,整理得(k2+1)x1x2+(k-c)(x1+x2)+c2+1=0把②式及c=代入③式化简得:5x2+2k-6=0,解得k=-或k=(舍去),可知k=-使得以线

6、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诊断】从高考阅卷情况看,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有:(1)审题不仔细,误认为考双曲线的两支,也有考生将右支误以为左支,导致k的取值范围求错;(2)进行非等价变换:有的考生对“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的条件列举不完整,实则做了非等价变换;(3)基本运算不过关:基本运算错误,变形错误,方程求解错误,不等式求解错误等频率较高;(4)思想方法意识差:有的考生对“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运用不熟,当联系方程后硬性推求A、B两点的坐标,人为的使运算复杂化.【支招】要避免因审题而造成失误的发生,必须注意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和技巧,即注意三大环节和

7、三小环节:三大环节是:(1)审视条件,即理解条件,充分挖掘每一个条件的内涵与隐含的信息(隐含条件);(2)审视结论:即探索已知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和转化规律;(3)审视结构:即发现题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数学结构等价转换形式.三小环节是:(1)审视范围:即抓住该题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作多角度的联想;(2)审视形象:即看题中代数关系是否有直观的几何意义,能否借助直观形象破题;(3)审视语言:即要充分把握题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含义,进行快速的信息加工转换.三、受命题信息迷惑的干扰而造成的失误有些高考试题本身有很强的“迷惑”性,一旦审题不仔细,就容易“误入歧途

8、”,考生所做的答案与题目要求就“相去甚远”,所以考生必须准确地审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