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

ID:37553787

大小:313.8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_第1页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_第2页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_第3页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_第4页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_公众史学_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_陈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3月学术月刊Mar,2012第44卷3月号AcademicMonthlyVol.44No.3史学经纬“公众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陈新(浙江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310028)[摘要]“公众史学”是指公众在反思自我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生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历史表现与传播。在新媒体急剧发展、自媒体传播渐成趋势,而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的状况下,职业历史学家面临着两种路径的选择:或者是自觉地反思和分析自我历史认识、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扬长补短,成为“公众史学”的参与者或引导者;或者是继续保持“圈内人”并且只面对内行的身份,等待公众这些“圈外人”或外行在新型知识传播方

2、式下自我提升,然后被取而代之。以学术学科的建制与专业性眼光来建设“公众史学”学科乃当务之急。人们可以在历史认识形成过程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国外“公众史学”学科建设在理论设计上的零散性;同时,充分考虑自媒体传播的趋势,结合史德、史学方法论、跨学科交流、实务操作四个层次进行学科框架设计。历史知识的公众生产与传播既可以促成社会的有序和健康,也可以导致社会的混乱和病变;在自媒体传播状态下,“历史”的这种双刃剑功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转换。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做出战略性思考,尽可能使之形成一个可控而又开放的健康环境。[关键词]公众史学新媒体自媒体学科建设[

3、作者简介]陈新(1972—),男,江西省萍乡市人,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西方史学史、公众史学研究。[中图分类号]K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2)03-0117-07以学术学科的建制与专业性的眼光来关注针状态;现如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类的杂志、对公众层面的历史知识生产、传播与组织,以达到培养公众历史意识、提升公众历史认识/反思能力①例如,蒋大椿《基础历史学与应用历史学》,载《上海社会科学的目的,应该说时机已成熟。中国的历史学界曾院学术季刊》,1985(1);刘文瑞《试论应用史学》,载《西北大在过去

4、数十年中多次讨论应用历史学的可行性问学学报》,1985(4);向志学《对应用史学和历史资源研究、开题①,那时的语境与现在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历史发、应用问题的思考》,载《武汉大学学报》,1987(5);齐世荣《关于史学研究的创新问题》,载《史学集刊》,1994(4);姜义知识生产与传播的话语权力一直掌握在历史学家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和管理机构的手中,公众处于给什么就读什么的的转换》,载《复旦学报》,1995(3);等等。·117·学术月刊2012·3历史讲坛与说书、BBS/博客/微博中的历史写作发展的标准模板。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的兴起,与

5、评论、民间博物馆、人文与历史景观的重塑等最初与历史学专业博士生培养的过剩直接相关,等,所有这些与历史相关的内容展示,正急速满足但解决就业并保持历史学科研究生项目的活力,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并借助于资本、新技术和或许是“公众史学”运动得以成功展开的一个直接新媒介的力量大批涌现。此外,自媒体传播环境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卡尔·贝克下的历史知识生产和表现也在逐渐成形中。可以(CarlBeckey,1873—1945)所称的“人人都是他说,历史知识生产与公众传播已步入了一个“繁自己的历史学家”这一命题中隐含的那种对于职荣”时代。不过,在这十年的日渐“繁荣”之中,一业历史学

6、话语权力的分散性力量一直存在,它以些民间历史产品的盛行也带来许多隐忧。它们主历史解释(追求意义)的相对主义来确保每一位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这新一轮公众历史知说者进行历史解释(作为行为)的合法性。随着识传播热潮中,以商业价值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产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信息技术的急品创作占据主导地位,体制内的历史教育因其产速发展导致信息传播的快速、廉价、互动,更令公品的枯燥无趣及表现形式的落后而日渐缺位。二众有了越来越多的创制历史文化产品的机会来挑是职业历史学家在政府的资助下,科研经费不断战职业历史学家的权威。此外,一部分职业历史增加,已无须主动关注公众层面也可获

7、得圈内认人士在处理公众生活中的历史要素这一导向下,同;虽然某些公众历史产品的低劣表现偶尔引发他们作为公众史学的组织者,以公众便于参与的少数职业历史学家的批评,但职业历史学家大多方式大大提升了公众理解历史的能力。最终,公无意介入这一领域———要么保持高傲姿态,要么众史学运动的开展不仅令原先由知识精英相对垄轻于探索和实践,最终导致历史知识与真实性、价断的历史解释话语权力被分散,“公众史学”对于值取向的传统关联在公众层面渐被忽略,公众历微观事物如小人物、社区历史、地方历史等方面的史作品中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重感官愉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