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ID:37532242

大小:551.37 KB

页数:119页

时间:2019-05-24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1页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2页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3页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4页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例:怎样把消费者分类?z南京雅兴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在A城市的14个城区抽取3000个15岁以上具有独立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样本,研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调查中采用一系列关于对社会活动、价值观念等内容的陈述,请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评价。评价结果采用7分评价法,1分表示“非常同意”,7分表示“非常不同意”。z对调查结果先通过因子分析将一系列的测试语句进行综合,根据消费者的回答情况,将这些语句分为几大类,最后得到5个主要因子,它们的含义分别是:对时尚的观点、个人的事业性与进取性、对经济利益的看法、社交能力与影响力、生活的计划性。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样本的回答按照新的类型进行重新评估打分,然后

2、根据这些评价进行聚类分析。z根据每一类消费者的因子的特征,最终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分为6个类别,即:时尚型、自保型、领袖型、上进型、迷茫型(缺乏生活目标型)和平庸型。z时尚型:这类消费者约占样本量的约21%,主要特征为:年龄相对较轻,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一般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虽然平均家庭月收入较好,平均在2200元左右,同时也是分散程度最高的,表明喜爱时尚并不是高收入者的专利。这一类型中的三资企业员工的比例最大,未婚的比例较大,约占1/4,女性的比例为55%,高于男性。z自保型:这类消费者占16%,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的生计考虑,考虑自己能否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维

3、持家庭的经济保障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些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中年人的比例较高,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家庭月收入较低,平均在1600元左右,国营企业员工以及离退休人员的比例较高。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z领袖型:这类消费者占13%。教育程度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主要为中年人,有较多的生活阅历,年龄多在45-54岁之间。家庭月平均收入一般在1800元左右。在职业上没有显著特征。已婚比例是各类消费者中最高的,这似乎表明有稳定的家庭也是成为领袖的一个条件。男性比例占55%,高于女性。z上进型:占消费者总人数的不到13%。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多为未婚青年,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25岁以下的占4

4、0%,单身未婚的比例占1/2以上。职业上的显著特征是:1/3为学生,三资企业员工的比例达1/10。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这类消费者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他们的平均家庭收入却是最高的,月平均收入在2300元左右。z迷茫(缺乏生活目标)型:约占15%,他们既不注重经济保障,也不参加培训,生活节奏较缓慢。这类消费者主要为退休人员,约占该类型人员的2/3,剩下的主要为国营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的教育程度是最低的,家庭收入也是最低的,平均不到1600元。在性别分布上,女性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占62%。z平庸型:这类消费者约占23%,最大的特点是生活没有计划,日常生活没有规律,而其他

5、指标则均处于中间状态。这类消费者在年龄上比较分散,从15岁到54岁之间的各年龄段均有相当比例,平均教育程度一般,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900元左右。在职业上没有显著特征,但待岗人员的比例稍高于其他各类型。在性别上,男性稍高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分类问题是十分常见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把各个国家分成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按照消费者的特征对消费者分类,按照产品特征对产品分类。聚类图示聚类中没有任何指导信息,完全按照数据的分布进行类别划分1、什么是聚类?z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z但什么是分类的根据呢?z比如,要想把中国的县分成若干类,就有很多种分类法;z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来分

6、,z比如考虑降水、土地、日照、湿度等各方面;z也可以考虑收入、教育水准、医疗条件、基础设施等指标;z既可以用某一项来分类,也可以同时考虑多项指标来分类。2、什么是聚类分析?z对于一个数据,人们既可以对变量(指标)进行分类(相当于对数据中的列分类),也可以对观测值(事件,样品)来分类(相当于对数据中的行分类)。z比如学生成绩数据就可以对学生按照理科或文科成绩(或者综合考虑各科成绩)分类,z当然,并不一定事先假定有多少类,完全可以按照数据本身的规律来分类。z本章要介绍的分类的方法称为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clusteranalysis)。聚类分析就是按)。照对象之间

7、的“相似”程度把对象进行分类z对变量的聚类称为R型聚类,而对观测值聚类称为Q型聚类。这两种聚类在数学上是对称的,没有什么不同。z聚类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3、聚类分析的目的与条件•依据研究对象(样品或指标)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各类事物缺乏可靠的历史资料,无法确定共有多少类别,目的是将性质相近事物归入一类。•能聚类分析的条件是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聚类分析的定义聚类分析(clustera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