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25874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大足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会发言稿-12.20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粮油生产机制打造现代粮油基地大足区农业委员会(2012年1月1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大足创新粮油生产机制,推进现代粮油基地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今年,大足以推进现代粮油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宗旨,围绕强化政策和投入两项保障,突出以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和高产创建两个抓手,推进粮油生产发展方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两个转变,完成市县下达的粮油产量目标的工作思路,按照“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持、高质量建设、高效益展示”四个原则,通过合理安排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组建国有金桥农机服务公司、推行主要技术集团承包、鼓励业主投资等措施,在拾万镇、三驱镇、龙水镇
2、、智凤镇、龙岗街道等镇街连片建设现代粮油示范基地11万亩。重点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基本做到了粮田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种植规范化、经营规模化。72011年粮食产量任务41.5万吨,实际完成面积达95.039万亩,总产43.6032万吨,超额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1032万吨,增长5.1%;比上年粮食总产43.04万吨,增长1.3%。油料种植面积达20.6万亩,总产2.61万吨,同比增长16.23%、18.1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构建长效机制,促进粮油生产常态化一是明确责任。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的粮食稳定增产行动领
3、导小组,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强化考核。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县政府与各镇街签订了粮油生产目标责任书。要求各镇街分别建立100—1000亩的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由县督查室组织农业、财政、统计等部门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单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政府对各镇街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县政府对粮油生产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进行单项表彰奖励,对完成较差的单位须向区政府作出书面检查。三是加大投入。按照中央、市相关文件要求,继续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投入力度,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比上年增长30%以上。同时,逐年提
4、高国家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粮油生产的比例,用于重大增产技术推广、高产创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整合农田设施项目,促进粮田标准化一是整合扶贫、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水利等项目资源,实行统筹规划,成片建设、完善功能,达到“能排能灌、能机械化作业”要求。一年来,全县投入资金0.57亿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4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本满足现代粮油生产要求,项目区平均每亩投入资金达2140元,比单一每亩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高58%。目前全县已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1.8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以上。二是同时在项目区全面实施土壤有机质提
5、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措施集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增强粮油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三、狠抓高产创建,促进粮油种植规范化一是创新粮油高产创建模式。今年承担的4个部市级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2个整建制推进镇项目均超额完成部市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通过部市级检查验收。其中:水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被验收专家组评定认为形成了重庆市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认为我县“以打造现代粮油基地为宗旨,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强化行政推动,引入加工企业,实现了组织管理责任化,项目资源集约化,基础设施田园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
6、,生产服务社会化,技术培训常态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稻米加工销售产业化,创新了水稻高产创建机制,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示范带动效果十分明显”。邮桥米业公司现场订单收购湿稻谷,扣除水分收购价格2.56元/公斤,7现场兑现收购款,初步形成了耕、种、收、销、加工的全方位、一体化生产模式。二是农业技术人员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承包,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采用市、县、乡、村四级联创机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选派技术骨干30余名,分片实施蹲点技术服务,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检查督导。同时对种粮大户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点对点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在拾万镇、智凤镇由技术人员指导专业合作社统一育
7、商品秧,在三驱镇由县农技人员承包优质粮食基地商品育秧等从种到收获的生产全过程技术指导,严格落实生产管理“六统一”(统一优质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栽培规格、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收及烘干)。三是通过实地培训和发放“傻瓜技术”资料,提高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农技推广运用能力,2011年,共举办农技培训班59期,培训人数5000余人次;召开院坝培训会120余场次,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同时还在全县242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民科技书屋,在万古镇的大雄村成立了我县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四、转变生产方式,促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