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

ID:37523641

大小:4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_第1页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_第2页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_第3页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_第4页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与思考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关系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8亿元,省以下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5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我区实施的“人才强区”战略。在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五年中,我们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区之路,全区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500多名,容纳高层次人才520余人,聘请专家教授70余人,开展产学研

2、合作项目130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9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84.8亿元。在规模企业中,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活动站1个。争创省名牌产品12个,省著名商标15个,“福挖”、“永茂”荣获“国家驰名商标”。当前,我区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为了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必须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形成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下面,结合我区的实践,谈谈对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体会和思考。一、大力实施引才引智工程,为“人才强区”提供强有力9保障人才工作是一项着眼长远、事关

3、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让人才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大量引进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类人才,是“人才强区”的当务之急。一是更新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要树立“大人才观”。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都是人才。根据我区产业布局和城乡建设发展的需求,我们的人才队伍应该是一个融合多种行业、多个层次的开放型群体。我们既需要好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也需要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更需要懂文化、懂技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业务技术骨干、生产能人。尤其要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让“知识就是

4、财富,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改变命运”等理念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每个人都努力去学习提升,更新知识,适应潮流,将自己打造成行业内的专业人才,让每一名优秀人才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真正营造出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结构,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根据目前***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才短缺的现状,要走人才强区之路,就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大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快速优化党政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2006年,为改善人才短缺的现状,着眼未来5到10年经济和城乡建设发展的需求,我区启动了“百名大学生

5、”工程。目前,已连续5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97名具有全日制学士学位9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其中有6名硕士研究生)。招考的思路和方式也不断创新,由最初坐等人才上门报考转变为主动走出去招考,覆盖面由面向省内扩大到面向全国。我们曾多次赴东北大学、大连理工等10多所重点高校,宣传区情和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使报名参加考试的大学生人数由最初不足200名上升到今年的720余名。招考条件也由不限专业的应往届毕业生转向不限届次和特招我区经济社会急需的财会、土建、装备制造和数控技术等专业人才。“百名大学生”工程作为我区谋划长远发展的一项“蓄水工程”,已

6、凸显成效。不仅极大地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更为我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他们广泛分布在乡镇街道和外经、发改、经服等重要部门,绝大多数都参与了棚改拆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已成长为基层和工作一线的业务骨干,并纳入到全区年轻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为加强全区的教育师资力量,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从高等师范院校引进30名优秀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从区外引进省市级优秀教师50余名,充实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学校,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打造平台,实现人才智力与产业

7、发展良性结合。我们正逐步实施技能人才振兴工程,侧重人才与产业对接,通过聘请专家担任“项目教授”、“技术顾问”或联合开发等形式,与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结成“产学研”联合体,打造人才智力推进和转化平台。柔性引进人才,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人才优势,9进而依靠人才优势支撑产业发展。抚挖重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以工程机械产业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科研机构。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400—1250吨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等新产品研发过程中,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

8、产学研合作关系,吸纳国内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履带起重机研究平台。目前,企业的研发队伍不断壮大,拥有科技人员24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1人;年研制重大新产品3项以上、新增销售收入3亿余元、实现利税9000余万元,成为全国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