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教授评课

曹文轩教授评课

ID:37520029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曹文轩教授评课_第1页
曹文轩教授评课_第2页
曹文轩教授评课_第3页
曹文轩教授评课_第4页
曹文轩教授评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文轩教授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文轩教授在2013“浙派名师与经典课堂”的评课发言【2013年4月11日下午,“浙派名师与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现将发言提要整理出来,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开场白】去年的十一月,在厦门的一个五、六千人参加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我听了17节课。那次会议,我发表了一种荒诞的言论。我说,任何的成功活动,都会邀请外行的人来点评。那一次,我正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的外行人,参加点评的。没想到,我的评课记录稿,广泛流传。不知道是谁,推荐给《光明日报》,整整两个版面做了刊登,真是始料

2、未及。今天,我也是以外行人的身份来谈一些观点和想法。听了王雷英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课,我的总的一个感觉是,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长期享受到如此高水平的语文课,我们这个民族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将会怎么样?也许会多一些像莫言那样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下面,结合这两节课,我谈如下几点想法:一、一堂语文课是一个作品,也是一个文本两位老师的课上得都很精彩,总体来说,王老师的课富有美感;张老师的课富有智慧。我一直认为,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作品,也是一个文本。语文教学中,有两个文本,老师教与学的文本和被解读的文本,它们具有互文性。也就是说,老师在

3、这节课上的文本,和被讲解的文本具有互相照应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课就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有引入,有前奏。引入和前奏,起的作用,主要是消除陌生感。因为在公开课的语境下,执教者和听课者,是没有见过面的,我把它戏称为拉郎配。因此,老师要通过谈话,迅速将师生的生疏感、陌生感消除掉。我关注到,王雷英老师在课堂伊始,就很注重师生的融合。她今天穿的是一件粉红色衣服。这种粉红的颜色产生和谐的、柔和的感觉,很快地消除了师生的陌生感,一下子让孩子们以为和这个老师是朝夕相处的。王老师的引入还教会了孩子们与陌生人相处的技巧。这都很好。张老师也

4、很注重导入,他一开始把莫言照片放上去,让孩子们观察莫言。当时我心里想,好戏开始了!我想,经常听听小学语文老师的课,作为北大教授的我,将会提高讲课的艺术,我的课将会更受欢迎。因为我们从小学老师那里,能学到很多课堂技巧与艺术。二、朗读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王雷英老师的课,是通过朗读开始的。整节课,贯穿着朗读,体现了一种朗读之美。王老师自身的朗读素养非常高,当她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诵读文本时,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非常地美。我当时在想,底下应该会有掌声响起。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台下果然响起了掌声。这样的课,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我想借此谈谈朗读的

5、意义。大家都知道,2011版新课标里,对朗读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实,朗读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前不久,我到柏林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在柏林的10天里,会议方把我带到图书馆,就让我用中文读翻译成德文的我的作品。几天时间,我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朗读中度过的。朗读在这些国家,是非常日常的行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德文小说《朗读者》,据说发行量比较大。这和序言有关,这个序是我写的。(介绍《朗读者》一书的梗概,略)可以说,朗读超越了喧嚣,超越了生死。朗读还有一个大的好处,帮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朗读一个文本,他一定会把重音押在一些词语上

6、。中国的汉语,是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通过朗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这个民族语言的音乐感。我在德国,用汉语朗读。我的普通话水平是不怎么样的,我的朗读当然谁也听不懂,但是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说这是一首歌。因为,中国汉语,是抑扬顿挫的,有音韵之美。所以我说,语文课,要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去体会汉语的语言美。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朗读者。合格,与普通话无关。我曾经在江苏的一次会议上,朗读了一篇自己的东西,得到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因为,我读得动情,读得投入。此外,我还认为,朗读是一种仪式。人在朗读的时候,这个世界是神圣的。中国

7、是这个世界上仪式感很差的国度,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规范的仪式。比如我们的追悼会,是没有仪式感的。人们参加葬礼,乱穿衣服,有人穿得花花绿绿,甚至穿裙子,这是对死者的不敬。在这样一个缺乏仪式的国度,我们能否试着用朗读来培养孩子们初步的仪式感。其实,朗读还有一层作用,可以提升口语的品质。我们通过朗读经典规范的语言,让这些语言去改造、提升孩子们的口语品格。最后想说,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可以把末流的作品,拒绝在大门之外。三流的作品,我们通过朗读,就可以读出来。我们要读第一流的作品。像今天王雷英老师和张祖庆老师所教的课文,就是第一流的作品。三、疏与密

8、怎么去讲解一篇课文?一篇课文,需要讲解的地方很多。今天,我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对语词的教学,老师们对字词的细微之处的开掘,非常精彩。比如王雷英老师的“看惯了,就习焉不察”的分析,很是精到。比如,张祖庆老师在《穷人》一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