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12学时讲义

免疫学12学时讲义

ID:37514114

大小:825.4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24

免疫学12学时讲义_第1页
免疫学12学时讲义_第2页
免疫学12学时讲义_第3页
免疫学12学时讲义_第4页
免疫学12学时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12学时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称:Ag:antigen,抗原IS:immunesystem,免疫系统Ab:antibody,抗体IL:interleukin,白细胞介素APC:抗原提呈细胞M:microorganism,微生物BC:B淋巴细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C:cell,细胞NKC:自然杀伤细胞CK:细胞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EBV:EB病毒SRBC:绵羊红细胞HLA:人类白细胞抗原TC:T淋巴细胞IC:immunecomplexes,免疫复合物TNF:肿瘤坏死因子IFN:干扰素V:virus,病毒IR:immu

2、neresponse,免疫应答第一篇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绪论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IS)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IR)规律及其产物、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科学。一、免疫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进入体内异物,如病原微生物(M);体内自生异物,如衰老C(细胞)、癌变C。二、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生理功能(正常)病理表现(异常)免疫防御清除病原M及其他抗原性超敏反应(过强)异物反复感染(过低)免疫缺陷病(缺陷)免疫稳定清除衰老、损伤和死亡C自身免

3、疫性疾病对自身组织成分保持免疫耐受(失调)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畸变C,防止肿瘤发生:持续性V肿瘤发生;破坏V感染C感染(降低或失调)从上可见,机体IS具有免疫防卫和致病双重功能,即1、正常:免疫保护作用(有利),A、清除“非己”抗原,如抗感染、抗肿瘤.B、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2、异常和缺陷:免疫病理作用(有害),A、机体对“非己”抗原:过强应答→超敏反应性疾病。过低或失调→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病、肿瘤.B、对“自身”抗原的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图示免疫概念抗原性异物→人体↓(识别与清除)免疫(应答)

4、抗原性异物1抗原图1四、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图1和图2)图2五、免疫应答的方式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一)、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性免疫应答。1、概念和特点:(1)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生来就有、可遗传,天然(先天)免疫。(2)作用广泛,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3)作用快,在感染早期、对外来病原体迅速起防卫作用,机体免疫防御第一道防线。无免疫记忆。2、组成及作用:(1)屏障结构:2A、皮肤和黏膜屏障:物理屏障作用:机械阻挡

5、和清除作用。化学屏障作用:分泌抑、杀M物质(如乳酸、脂肪酸、胃酸、溶菌酶等。)生物学屏障作用:正常菌群抑制入侵病原菌:如肠道:大肠杆菌→大肠菌素、有机酸、H2O2→抑制痢疾杆菌、金葡菌等B、血脑屏障:阻挡病原M、其他异物进入脑组织、脑脊液。*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CN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感染的病原M进入胎儿体内。如风疹V→通过胎盘→母体(孕头3m内)→胎儿:*畸形、流产、死胎。(2)吞噬细胞:A、种类和分布:大吞噬C:单核C(血液)、巨噬C(组织)。小吞

6、噬C:中性粒细胞(血液)。B、吞噬过程:接触阶段、吞入阶段、杀灭阶段。C、吞噬后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3)自然杀伤细胞;(4)血液和体液中抗微生物物质:*补体、溶菌酶、防御素、干扰素等。二、特异性免疫:又称适应性免疫应答。1、概念和特点:(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因接触特定抗原(如感染病原M或接种疫苗)而产生、后天获得、获得性免疫。(2)仅针对特定抗原发生反应、对未接触过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具特异性,特异性免疫。(3)具免疫记忆、作用慢且时间长,在感染后期、最终清除病原体。2、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7、。第一章抗原(Ag)相关概念:1、抗原识别受体:T、B细胞表面能识别和结合相应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分别称为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2、抗原递呈C(APC):能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并启动IR的细胞,如Mɸ(巨噬C)。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是启动IR的始动因素。一、抗原概念:一种能与TCR/BCR结合,启动IR,并能与相应IR产物(Ab和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又称免疫原Ag有两种特性:(1)免疫原性:能刺激特异性免疫C,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

8、生免疫效应物质。如伤寒杆菌→机体→伤寒抗体(2)免疫反应性:又能与Ab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如伤寒杆菌+伤寒抗体(电解质作用下)→细菌凝集1、完全抗原:具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病毒、外毒素等。32、半抗原(或不完全Ag):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多糖、某些药物(青霉素、磺胺)。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二、抗原性状:(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异种蛋白质、各种M及其产物。2、同种异型物质:如血型抗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