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ID:375052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9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_第1页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_第2页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_第3页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_第4页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浙江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类型成功地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类型,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期望寿命再创新高、生育率跌至替代水平之下、持续性的人口老化日益加剧。中国人口结构的这种转变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人口学上所研究的人口死亡、生育和人口增长,同时人口结构的转变可能和我国的储蓄率,进而和我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关系。已有研究表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间、区域内差异很

2、大的国家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地区不平衡性,人口转变也是如此,这对我国各地区的储蓄率产生影响。对于人口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作出了很好的解释。生命周期假说又称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A·安东共同提出来的。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假说的前提是: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探讨了人们面临信用市场不完善

3、、未来收入和寿命不确定以及自身目光短浅无足够储蓄的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要求人们有相当程度的理性行为和自我控制能力。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化加大。近年来,浙江地区人口逐渐增加,人口分布差异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高龄老人群众日益庞大,各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各不相同。而随着教育的普及,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的储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用浙江2003-2008年的各地区人口截面数据,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对浙江各地区的储蓄率做一个实证分析,以期对生命周期假说对发展中国家的运用的研究做一个补充,并研究浙江各地区

4、人口结构和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二、主体部分(一)国外研究动态对于人口转变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国外相关研究较早,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相关学者就开始研究人口转变与居民储蓄之间关系。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如下:AnsleyCoale和EdgarHoover(1958)针对亚洲人口转变提出一个假说:由于持续的高生育率和不断下降的死亡率,致使家庭和政府受累于少儿抚养比,因此只能将家庭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进行储蓄或缴税。他们的抚养比假说基于一个简单却强有力的直觉:由死亡率下降和生育率提高所引起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少年抚养人口比重膨胀,从而导致消费需求

5、的提高和储蓄率的降低。此后,NathanielLeff(1969)用实证的方法对少儿抚养比假说进行了验证。他研究分析了74个国家1964年的国民储蓄率截面数据,把人口因素作为同期储蓄率的解释变量,证明了储蓄率随着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和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升高而下降。但是,后来ArthurGoldberger(1973)、RatiRam(1982)及其他人的研究却没有证明抚养比假说,这引起人们对前人研究中所应用的推演论证过程和实证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JamesTobin(1967)分析指出快速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分布

6、重心偏向于年轻、有储蓄意愿的家庭,偏离老年、负储蓄行为的家庭。同时他用生命周期模型证明了“储蓄率会随着加快的人口增长速度而提高”的结论。但是,该模型未能考虑到Coale和Hoover(1958)研究的人口转变所隐含的动态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不相符合。Munnell(1974)和Feldstein(1976)在“扩大的生命周期模型”中指出养老金应该被看做是个人资源的一部分,并且社保制度的转变会影响可支配储蓄。他们的结论是类似养老金和退休金的强制性储蓄会减少人们的可支配储蓄。许多学者,如美国的Blinder,Gordon和Wise(1983)和Gale(1998),加拿大的D

7、ycks-Mireaux(1982),荷兰的Alessie,Kapteyn,andKlijin(1997),和意大利的Jappelli(1995),Attansio和Brugiavini(2003)和Jappelli,Padula和Bottazzi(2003),用微观经济数据估计了退休金财富,并对年龄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大大低于1:1;事实上,这种减少量一般小于1/2。MaxwellFry和AndrewMason(1982)、AndrewMason(1988)提出了“人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