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

ID:37501125

大小:203.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_第1页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_第2页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_第3页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_第4页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_多民族文学史观_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民族文学史观”简论苗族 徐新建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重写中国文学史”实践的扩展,有关中国文学的“史学史”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因此,如何客观地理解各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体“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关联,也成为不可忽略的议题。这两个方面都涉及到对不同“史观”的反思与研讨。在夷夏互补的背景下论述“多民族文学史观”,强调“中国”概念同时具有的结构性与过程性,把文学同史学结合考察,提出“多历史”与“多文学”的观点。关键词:中国 文学 多民族 史观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院  自2004年冬季以来,笔者接连在成都、

2、南察、描述和解释;实际上不仅涉及了书写与对象宁和西宁参加了三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有的关系,而且体现了写者自身的处境及其对“田成效的研讨。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学重新定位和野”的意图、掌控乃至发挥和删减。如果说前一对中国文学整体把握的思考,来自各地不同机个部分主要与书写行为的外在环节相关的话,构的学者们逐步提出了需要从多民族关联的角后者则关联到这种书写之所以产生的内在动机度关注文学史观的问题,其理由是,不如此便不及其赖以支撑的文学观和史学观。能完整地描述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基本面貌近代以来,汉语学术界以《

3、中国文学史》为及其文学构成。这样便引出了一系列相关讨名的著述层出不穷。著者们把“中国”作田野,论。在笔者看来,其中包含的问题已显示在此并多以“国家”为主轴、“朝代”为分野,掀起了为命题的主要词语之中,即“中国”、“文学”、“多民本土文学作“民族志书写”的一次次热潮。若从族”和“史观”。不过,几个词语看似简单,深究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1906)和林传甲的《中起来却实属不易,前后左右,涉及繁多,需要逐国文学史》(1910)算起,这样的书写持续了近百一辨析。年。其成果可视为“国别文学史”类型。在文学本文

4、在夷夏互补的背景下论述“多民族文和史学的观念上,这种以中国(历朝)为名的“国学史观”,强调“中国”概念同时具有的结构性与别文学史”书写虽然也因人而异,但在总体上则过程性,把文学同史学结合考察,提出“多历史”突出着一些相近的特点,比如“文学国家化”与与“多文学”的观点。“汉语中心观”,以及“万世一系”和“华夏正中”的历史表述等等。“国别文学史”的由来和影响联系当时的背景,这种书写的形成,在政治为特定地方与人群的文学写史,若借用人上主要受制于“天朝体系”的崩溃和“民族国家”类学的方式来看,相当于对其实际的

5、文学事像的创立;在学术上则出自对本土传统的叛离、改作“田野考察”,然后完成历时性的“民族志”书造与对西学范式的接纳和对应。例如,同时倡写。这样的过程,表面看只包括三个步骤,即观导“小说界革命”和“史界革命”的梁启超立志以12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多民族文学史观”简论“新史学”方式撰写《中国

6、通史》和《中国文化史框架和学术话语标显出对于重建“中国”的新史》,然后把“文学”作为有机篇章列入其中,以主张。以文学和史学的结合来说,这种国别式彰显本土传统的久远、丰富和完整。也就是说,“中国文学史”的出现,无论在体例、史观抑或是梁是把中国文学作为“国别史”的组成部分来看功用方面,都有所创新,堪称现代国家话语中的待的。他的坐标是已演化为“民族—国家体系”“新史学”。至于论其“新”的由来和体现,梁启的现代世界,参照对象是欧洲列强。参照的目超认为在于能够激励国民的“爱国之心”、团结的,用梁的话说,是要用盛

7、大典礼迎娶“西方美其“合群之力”,继而“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①④人”“以亢我宗”,。国者”。而依顾颉刚近半个世纪后的小结,此那么,在这样的国别史书写中,文学何以重史学之“新”,则又主要与民国的建立和近代西要?换句话说,为什么要把文学挑选并凸显出方的影响有关。什么样的影响呢?其一是科学来,镶嵌进“国别史”的框架之中?梁启超表述⑤的新方法,其二是进化的新史观。在此意义说:上,被其催生、包括“中国文学史”在内的“新史学”则又可称为西方“民族国家”史学样板的仿凡一国之能够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制品。特质

8、,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这样,如若反向地套用梁启超所言“文学皆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子,子孙继之,然史”“诗文集皆史”、“小说皆史”()的话,对于此后群乃结,国乃成。类的写史现象便可谓“史皆文学”。其成果均可视为一种书写和创造。内中值得关注的倒还不对此所谓“国民独具之特质”,梁启超看得②仅是它们写了什么,而是为何而写和怎样在写。很重,称之为“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后世的亦即需要分析这些书写所依托和表达的诸种理研究者分析说,梁氏研究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