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与最后》课件2

《最先与最后》课件2

ID:37492276

大小:1.24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2

《最先与最后》课件2_第1页
《最先与最后》课件2_第2页
《最先与最后》课件2_第3页
《最先与最后》课件2_第4页
《最先与最后》课件2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先与最后》课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杂文二篇鲁迅什么是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讽刺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杂文的特点一、短小精悍,尖刻犀利。杂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二、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讽刺是杂文的一种艺术特色,杂文的语言风格风趣。三、议论说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议论和说理,是杂文区别一般文化议论

2、文和其它体裁作品的一个基本特征。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最先与最后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25年,当时正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末期。北洋军阀为了对抗五四革命潮流,阻挡社会改革,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与“中庸之道”的逆流。面对这一反动逆流,鲁迅先

3、生写下了《这个与那个》,驳斥反动谬论。文章共分四个部分:《读经与读史》《捧与挖》《最先与最后》《流产与断种》。后由作者收入杂文集《华盖集》。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中国人对“最先”和“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心理依据是什么?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他又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4、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的?1、中国人对“最先”和“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心理依据是什么?对“最先”怕,“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怕出头),所以社

4、会“不容易有改革”,国民“日见其卑怯”。对“最后”耻,见危机作鸟兽散,与困难中途放弃(缺韧性),所以敌人“如入无人之境”,国家有难就会“土崩瓦解”。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生活中的运动会赛跑历史上的英雄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他又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这种“怕出头”“缺韧性”的劣根性,会造成民族危机,没有敢于改革的人,社会停滞不前。所以国家需要民族的脊梁,作者用意是很深刻的。4、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的?以某个话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展开议论,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本文以赛马为

5、话题,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议论。作者对中国人“不为最先,耻于最后”的不良心态提出了批评,解释了这种错误心态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在文中提倡“勇为最先”,尤其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文章主旨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