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

ID:37489526

大小:16.38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2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_第1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_第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_第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_第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皮肤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1、皮肤表皮真皮2、皮肤附属器表皮衍生物毛指甲皮脂腺汗腺3、功能:屏障、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及参与免疫应答等作用。一、概述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二、皮肤的结构(一)表皮:表皮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角质形成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一,手掌和足底最厚,为0.8-1.5mm,其它部位厚0.07-0.12mm。细胞1、角质形成细胞:主体、分层手和足底表皮厚,结构较典型,从基底到表面分五层。1.基底层2.棘层3.颗粒层4.透明层5.角质层kerationocyte1)结构:附于基膜的基底细胞C层数:单层C形状:矮柱状C质:嗜碱性

2、、富含游离核糖体角蛋白丝—属中间丝。张力丝相邻C的连接:桥粒、半桥粒2)功能:是表皮的干细胞。有活跃的增殖能力,分化为其余各层细胞。在皮肤的创伤愈合中,具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1)基底层(stratumbasale)结构:位于基底层上方。C层数:4—10层C形状:多边形,棘细胞相邻细胞的连接:桥粒C质:弱嗜碱性,含游离核糖体(2)棘层(stratumspinosum)角蛋白外皮蛋白合成EM:板层颗粒内含糖脂和胆固醇。角蛋白丝束增厚细胞膜排放到细胞间隙胞吐形成膜状物(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结构:位于棘层上方。C层数:3—5层C形状:梭形,C核、C器已退化。C质

3、:充满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EM—无膜包被,角蛋白丝插入其中。EM:板层颗粒增多内容物细胞间隙形成屏障C间的粘合(4)透明层(stratumlucidum):LM: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HE:胞质强嗜酸性,折光性强。5、角质层(stratumcorneum):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hornycell)组成。EM:粗大角蛋白丝组氨酸的蛋白质(均质)1)充满2)细胞间隙充满脂质3)细胞膜内面外皮蛋白坚固4)细胞间桥粒消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层次光镜电镜细胞相邻面基底层细胞矮柱状或立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强嗜碱性。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散在的角蛋白丝、黑素颗粒。桥粒、半桥粒

4、棘层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棘状突起,核大而圆,胞质弱嗜碱性。游离核糖体多,成束的角蛋白丝,板层颗粒桥粒颗粒层细胞扁梭形,核与细胞器退化,强嗜碱性。板层颗粒多,透明角质颗粒出现、不规则、无界膜。角蛋白丝插入其中板层颗粒与胞膜贴连,释放糖脂、固醇(屏障)。透明层细胞扁平,界限不清,核与细胞器消失,嗜酸性。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与角质层相似。角质层细胞扁平,完全角化干硬,无核,无细胞器,嗜酸性均质状,轮廓不清。均质透明角质颗粒(富含角蛋白丝)。外皮蛋白、细胞间充满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浅表细胞桥粒解体。表皮角化过程:复层扁平上皮细胞随着角蛋白的逐步合成,细胞渐向表面移动,最终角化死亡并脱落成

5、皮屑,更新周期为3-4周。生成黑色素的细胞。分布:基底细胞间形态结构:胞体较大,有突起;核圆形;胞质染色浅,胞质内含有黑素体。EM:胞质内含丰富核糖体、粗内和高复。高复形成黑素体,有膜包裹,含酪氨酸酶,能把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2、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melanocyte)黑素体充满色素后——黑素颗粒突起末端排出进入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