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82333
大小:19.9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正视经济周期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关心的关键问题是其深度和持续时间;它是一个短周期的现象,还是增长长期趋势下降的开始?本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试图从中总结一些规律和特征,以帮助我们判断未来的走势。 我们考虑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周期波动两个方面。短期内,经济的供给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增长的波动主要反映总需求的变动和以总需求管理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长期来讲,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能力,更多地和结构性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相联系。 改革驱动中国经
2、济长周期 经济的供给能力取决于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及其使用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总体可以用所谓“潜在增长率”来衡量。我们的分析显示过去30多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有三个快速上升期,都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相吻合,体现的主要是体制改革的红利: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市场经济带来效率的大幅提高;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水平,我
3、国全面加入全球经济的竞争。 具体来讲,加入WTO从两方面推动了生产效率提高。第一,加入WTO后,中国的开放度(外贸总额占GDP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不到40%攀升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60%。开放度的提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技术进步机会,并促使经济活动更为透明,减少寻租活动。最大的效应是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经济活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提高了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率,从而促进了宏观TFP的增长。 第二,参加WTO后的贸易顺差的大幅扩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人口红利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渠道。贸易顺差从
4、2000年相当于GDP的2%上升到2007年的7.6%,出口的扩大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人口中处于生产年龄阶段的人数逐渐超过净消费人口,年龄在25岁-64岁之间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50.5%上升到2009年58.7%,而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也随之大幅扩大,经济面临内部需求相对于潜在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和大量人口失业的双重挑战,加入WTO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为中国经济供给潜能的释放提供了机遇。 潜在增长率开始放缓 在经历
5、了前期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开始放缓。GDP增长率从2005-2007年的平均12.7%显著下降到2008年以来的9.7%,这3个百分点的下降主要由净出口贡献,似乎是反映全球金融危机对外部需求的冲击。 但近期发展有其内在原因,一个重要依据是:尽管从需求端看增长有较大幅度下降,但过去几年经历了一轮明显的通胀压力上升,反映了需求相对于供给的强劲,也就是说潜在增长率下降了。 三大因素可能导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首先,加入WTO带来的全球化红利接近完全释放。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开放度显著下降,
6、目前已回落到50%。贸易开放度下降是中国回归大陆型经济的必然现象,也是结构调整,实现内外部需求均衡、可持续增长的要求。但从供给方面看,也说明来自国际市场竞争的效率的提高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降低,生产效率的上升更多地要依赖良好的内部竞争环境。 其次,农村可转移的富余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半闲置和完全闲置的15岁-35岁劳动力显著减少,据估算已经从1990年的1.3亿下降到目前的0.3亿,说明农村可以转移到非农产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所剩不多。过去20年劳动力在部门间、城乡间转移是
7、TFP增长的重要载体,因此TFP增速必然受到限制。 第三是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挤压。近几年地价、房价快速上涨,从需求端看,房地产投资及其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但从供给面看,高地价、高房价推高了生产成本,对房地产的过大的投资性需求挤压了实体经济。另外,高房价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尤其是城乡之间,代际(中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差距。资产代表的是对资源的支配能力,财富的分化过大必然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些因素对供给面效率的挤压随着房价的快速上升而逐渐累积。 如何看未来的增长趋势?参考过
8、去十年我国资本存量的增长路径对未来资本增速作出推测,同时依据联合国的人口年龄预测推算我国的未来劳动力增速,并假设影响TFP的一些因素包括科研、教育和政府效率等按照历史速度(2001-2007)增长,我们估算“十二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为8%,“十三五”为6%,到2020年下降到5.5%。 上述的经济增速下降,基本符合国际经验。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4300美元,估计2011年将超过5000美元。根据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的历史经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