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789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正视 引导 沉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视引导沉淀摘要:现代高中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引导得当,相信这不会成为一件棘手的事。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出发,认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正视经典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用经典爱情题材的解读去熏陶感染学生,将会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价值观,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正是给他们爱情的憧憬找到了一个出泄口。 关键词:语文教学经典爱情题材爱情价值观 现在一些高中学生谈恋爱已不是罕见的现象,暗送秋波、鸿雁传书,乃至牵手揽腰、卿卿我我的镜头并不鲜见。我近两年作为班主任也很是为此头痛了一阵子:班级里几位成绩不错的男生都相继陷入其中。刚开始我采用的是“棒打鸳鸯”法,可是收效甚微:毕竟老师
2、是不可能手跟手、脚跟脚的,所以有时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在办公室里和其他老师交流,大部分班主任也和我一样“谈爱色变”;一说到那些谈情说爱的学生,任课老师也是一个劲地摇头。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方面投入低多了,其他方面的投入势必就少了。班级里原本学习不错的学生成绩开始下滑了,三番五次请家长,学生却“阳奉阴违”。所以我们戏称:学生高中谈恋爱真是一件让老师头皮发麻、心中火辣辣的事,处理起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就是个“烫手的山芋”。 有一天,教学《长亭送别》时,我突然意识到:同时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这是我得天独厚的机会。想想也是:鲧治水,九年不息,功用不成,因为他用的是“堵”。大
3、禹之所以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用的是“疏”。所以我想爱情未必就是“麻辣烫”。我们完全可以用经典作品中的爱情予以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对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的正视是符合学生心理的 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历来有避重就轻之嫌,部分老师尤其是女老师认为:我在上面讲,几个捣蛋的男生会故意起哄,所以能略就略吧,自己读懂多少就多少吧。还有的老师认为:本来他没这方面的想法,学了几篇这样的文章之后,不要以样学样哦。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忧虑和担心。但后来一想,藏着掖着是不是就行了呢?不,有时不妨把话挑明了说,或许会更好。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
4、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视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处于性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与异性接近的愿望逐渐明朗化,并且以情感吸引和实际接触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肯定。女生会刻意打扮自己,总觉得男生时时注意自己,因而言谈举止显得紧张、羞涩;男生会有意在女生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能。俗语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 另外高中
5、学生所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而且,受电视、电影、X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人的心理是:你越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他越想知道,你越不想让他做的事他越想做。与其阻止,不如多加引导,他知道了事实,反而会打消好奇心,少了冒险的可能。夸美纽斯说:“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让学生心灵纯洁情操美好,就得用健康美好的文学去熏陶感悟。从中学生人格成长的角度看,中
6、学生处于自我觉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一个人的知识、才干的增长,主要在青春期打好基础,而且,其行为习惯、性格、兴趣,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青春期的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帮助他们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新教材中选入的爱情题材作品是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毕竟语文教育也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有思想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视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正是撩开爱情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接触美好的心灵、纯洁的爱情,进而
7、击退他们对爱情的好奇,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二、解读经典爱情题材作品,引导学生寻找爱的真谛 爱情题材作品,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古典诗词,无不有生动形象、深远悠长的意境,铿锵有劲的韵律,表现手法多变畅达。在教授这些篇目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品位文中所蕴涵的意境美、人情美,进而领会爱情美,在阅读品味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这样“一举多得”,我们为什么舍而不为呢? 比如教授《长亭送别》时,[叨叨令]一段曲词中莺莺直抒愁绪,从眼前的车马说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