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7743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不要给校本教研蒙上神秘的面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要给校本研究蒙上神秘的面纱校本研究,是一件应新课改而生的新兴事物,它是规范教师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就是从教师个人或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身边发生的问题确定一个专题,捕捉工作中的一些相关事例进行分析和取舍,再把认为正确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在实践中加以反复论证,然后形成相关的文字材料。它具有程序简捷、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人人都能参与的特点。这也是与传统的常规课题研究的区别所在。当前,校本研究被蒙上神秘的面纱,一些教研部门把这一科普性的群众活动与传统的大课题研究等同起来,加以神秘化,似乎没有领导的审批和专家的干预将
2、研究不成研究,成果不成成果,怪不得许多中小学校长对此望而兴叹,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不敢进入校本研究,它仍是专家的话题,理论家的游戏,这势必将校本研究引向死胡同。3校本研究的主动权应该在学校,在教研组,在教师个人。需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他们最清楚。我校有一名教师大胆挑战这些世俗的观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自行确定了这样一个带普遍性的课题:《课堂上,教师应该站到什么位置》,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在自己360节课堂上反复试验,总结出的结果是: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环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所站的位置。并随着位置的变化,眼神、姿势、神态和语调也要随着变化。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增加
3、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教师,上课成了面对面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她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书面材料发给教研组讨论,得到教研组成员的一致赞同,大家深受启发,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折射出了师生互动的课改精神。当然,这位教师的校本研究谈不上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需要规范的环节。但是,她进入了角色,有了主人翁的态度,至少没有作秀。教师在校本研究中有了如此的热情和专注精神,一定能取得好成果。还校本研究本来面目,首先要明确其特点,坚持学校管理,自主选题,本位研究的原则,不受行政约束或所谓的专家干预。时下,连班级工作都做不好的教师摇身一变当上校长,
4、而且还成了骨干、明星校长;连粉笔都没有握过的人凭几篇文章或领导得宠就成了教育专家的大有人在。笔者曾到一所实验小学听一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首席评委(即中心发言人)是一名从未上过讲台的电教馆工作人员,一番陈词滥调之后,主持会议的领导说:“大家观摩了名师的上课,听了专家的点评,一定受益匪浅!”真可笑,这些人也称得上名师、专家,他们的话也能相信吗?校本研究决不能由这样的“专家”说了算。3其次,不要太多苛求。校本研究课题的申报手续不要追求那么完美,申报、审批、立项这些繁琐的程序不必一一到位。成果的评审也不要搞得盛气凌人,什么研究的过程,同类成果的比较等等,不必搞得那么清楚
5、,要对这一摇篮中的新生命给予关爱。只要研究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获取的成果能对研究者本人或学校范围内有指导作用,不必每一项成果都要追求广泛的社会价值。对学校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行动缓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有关部门不要过多指责,要懂得这是一项需要唤醒民众意识的工程,从教书匠到研究型、专业化教师,是从一个历程走向另一个历程,需要一定的转变过程。其三,要进行科学指导。其实,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自己的课题,都在实践中默默地实验着、研究着,只是没有形成规范,一旦明确校本研究就是规范和提升自身的行为准则时,这一新生事物将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校本教研是不穿白
6、大褂、不用显微镜的科学研究,因此不要追求隆重的形式,特别忌讳召开这样那样的现场会,有关领导更不得对一些学校进行校本研究的做法刻意炒作,把本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本研究搞成千篇一律的八股调。要让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来写就校本研究的新篇章。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