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76106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王:听了马富红老师执教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颇深,收益良多。马老师,能简单说说你对这首诗的解读吗?马: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巧妙的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蓄不露而余味无穷。王:本节课,马老师采用了四步读诗法,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抓住“诗、情、画、意”四个着力点,以读为本,化繁为简,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提升其审美
2、情趣。能谈谈你这样设计的意图吗?马: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注重意境。生活阅历与文化积淀成为理解,掌握与运用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而小学生领悟意境深远、含传统文化于其中的古代诗词,确实有难度。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王:马老师的课堂教学如诗如画,韵味悠长。纵观整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以读代讲,注重感悟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教学中马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地触摸文本语言。随着文字的流淌,细细地品味,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比如,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出节
3、奏感,读出诗歌的韵味。教师配乐诵读前两行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学生闭上眼睛,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及教师的引读,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诗中意境,使其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反复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马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朗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读书声中,将李、孟二人的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马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让学生闭上眼睛,抓住“烟花三月”
4、展开想象。还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激活阅读积累。然后再引导学生联想到描写“烟花三月”的词语、诗句,来解读正在学习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的意境,把送别时的阳春美景渲染得格外浓郁,让学生透过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文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的情谊,从而探寻人物的内心。在执教后两行诗句时,马老师重在引导学生捕捉诗眼,更是抓住“孤帆”、“见”等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体会诗人的心情。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江南三月,气候宜人,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孤帆”呢?引发学生体会诗人此时的情感,他是来送孟浩然的,他的眼中只有
5、孟浩然。一个“见”字见真情,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见”字中蕴含的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看起来是在写景,但是却蕴含着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三、拓展积累,深化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马老师很有心地进行了拓展内容,如在理解后两句诗时,讲解一段李白与孟浩然友谊的故事,让全诗的意境丰满而有依托。为了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学习完这首古诗,又拓展了李白写给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赠孟浩然》。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后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自主读懂诗意,并有感情地背诵,为学生今后课外主动阅读积累古诗词打下基础,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引领他们在以后的
6、人生中,去畅游唐诗宋词这两座灿烂的文化宝库。马:谢谢王老师的肯定和鼓励。王:那么,马老师,你现在觉得这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吗?马:……(你自己想两三句写出来。)王:总体来说,马老师的古诗教学课扎实、质朴、丰盈,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咀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