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71396
大小:9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理论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互动教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早在93年,我们就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引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
2、“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了“单元目标教学的改革实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改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讲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教师主导控制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参与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做、会探索、会创造”?
3、“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一教学实验的指导思想。一、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互动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是教学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所在。这种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去与外界信息互动交流。对学生而言,学习是
4、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互动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二、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界定:探究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学生、媒体多层面互动,以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①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探究主题,并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多维探究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
5、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②在此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教师即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即是探索者又是主导者,学习方式是发现与研究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三、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探究互动教学模式12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
6、,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心理学基础:①皮亚杰等建构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的输入输出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和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7、,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②布鲁纳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生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③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指导下,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的选编顺序
8、,能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新的研究还表明,当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的60%的时候,就要开始运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这是后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最明智的做法。④维果斯基等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3、教育学基础:①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责任为:“确定能够帮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