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

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

ID:37461905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_第1页
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_第2页
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_第3页
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例:五柳先生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课例:《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设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为启发诱导式,学法为讨论式。第一层次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寻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悟读升华,品味意境。第四层次比较阅读,拓展练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

2、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2、先默读一遍课文,再大声朗读一遍。3、给下列字

3、词注音:嗜辄吝褐箪汲汲欤黔俦觞戚戚4、你会解释它们吗?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④造饮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二、合作探究1、展示、点拨:①、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②、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名学生再读课文。③、小组内交流订正预习题目。并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2、合作探究:①、四人一组,共同翻译课文(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释),把各组共同的疑点写下来。②、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

4、,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3、按要求回答问题:①、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下面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体现作者生活环境的句子:表现作者爱好的句子:②、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③、为什么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怎么理解这种读书方法?三、拓展延伸1、心灵回音(读己)五柳先生,您使我懂得了。(提示:可

5、以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与评判,也可以是对五柳先生的解读和评价,还可以是自己受到的激励和启示)2、比较阅读老舍自传(有改动)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

6、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思考: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3、展示才华欣赏了这两篇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段文字,展示展示

7、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课堂检测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三、选择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D.这篇文章简练

8、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教学评价与反思: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本节课中,第一层次通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通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