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61784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认识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认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统一、融洽、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下面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实际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
2、介绍数学史话、数学家的事迹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同时,深刻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迫切性。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给学生讲“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给学生讲关于笛卡尔如何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很愉快的事情,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二
3、、贴近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4、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一个由学生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活动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学生们平时最最普通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欢吃的是桂林米粉/
5、面包、牛奶/糯米饭/豆浆、油条/粽子、粥……”(板书)。就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激情中,毫不费劲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这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顺理成章的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去。三、通过设计概念的发生,扩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扩大或重新组织的过程。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数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
6、度来提出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知识相互作用。如: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问题情境创设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如果仅按照教科书的叙述,直接给出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可能会疑虑重重,如产生这个数学模型是从那里来的呢等疑问,这种把概念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的教法,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效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是“过程”的教学,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将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所以我从复习制作折线统计图开始,设计了问题1问题1 某地1997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12
7、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0C)371217243032332620136(一)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二)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2)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是多少摄氏度?(3)从哪个月到哪个月,平均气温逐渐上升?(4)从哪个月到哪个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通过问题1的复习,学生头脑里有了“四分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于是我又设计了问题2:你能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作折线图?某地1997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0C)-2
8、0-15371224323023104-10请看教学片断:师:你会做吗?(指生1)生:负数我不会做。噢,我知道啦,拉下来。师:有道理,生,同学拉下来的意思就是将纵轴向下延长,延长后,纵轴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数轴师:对!不过这条数轴是竖着的,请同学们画出问题2的折线图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从“四分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扩展到“半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小学里,学生还学过了两种相关联的量,因此,我们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设计了问题3:一种量-4-3-2-101234另一种量-8-6-4-202468通过问题3的学习,学生从“半
9、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扩展到“整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教师祝贺学生发现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从而激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以上教学,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设计了问题1,问题2,问题3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线索,他们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自己动了脑筋,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在交流中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