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6498
大小:10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为中心的“4S”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大江镇公益小学杨金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实施目标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保证,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切实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根本问题。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形成我镇校教学特色,以“学为中心”为主题,在全镇小学推行“4S”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教为中心到学为
2、中心,是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怎样学,即怎样引导学生学,怎样帮助学生学的过程;是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生生合作,小组交流的进一步升华。所谓“学为中心”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的课改思路,强调课改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进课堂,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我们的目的都是鼓励教师思考、实践,通过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打造更有效、更高效的课堂,最终实现让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一、智慧课堂的意义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3、。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
4、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我校目前进行的“智慧课堂”的课题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二、指导思想教学: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师运用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自主享受教育资源,获得心智,增长能力的教育环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师不是搬运工,不是百事通,是教育教学中的桥梯角色。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路人。学习: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应付考试,是享受教育资源,获得心智,增长能力的自主活动。我校追求的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
5、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由此可见,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智慧”和“课堂”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课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这一载体的可能性、现实性和需要性;二是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三、“4S”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探索(search)[5分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和生成问题,启迪智慧。这部分可以延伸于课前,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学习问题情境设计,到学习目标和学习问题
6、的确定,学生课前的预习。2.分享(share)[20分钟]这是本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环,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课堂分享,交流展示。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部分把我们生成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分享交流,进行充分剖析。通过问题讨论,师生共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生长智慧。3.巩固(strengthen)[10分钟]对师生共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巩固训练内容,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不得互相讨
7、论启发,更不得抄袭。其中基础部分要求人人完成,其余部分要求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适当增加能力提升内容。完成后还要及时进行评价、反馈、纠错,可以采取组内互评互纠,也可在全班释疑纠错。通过巩固练习,深化知识,活化知识,生成智慧。4.成功(Succeed)[5分钟]总结反思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形成技能。通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堂上小测内容,达成学生运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智慧。【以上每个环节的堂上时间仅作参考,老师们可灵活调配】四、“4S”智慧课堂实施注意事项:1.以学为中心,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
8、而不被课本和教参所奴役;2.以尊重为基础,教师能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3.以问题为纽带,教师能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仅会灌输和表演;4.以需要为准则,教师能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5.以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