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

ID:37454164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_第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_第2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_第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_第4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有一定难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

2、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

3、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平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出示牙膏盒、粉笔盒引入立体图形,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

4、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在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动手摸长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书中28页表格。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

5、面的认识)2、做一做长方体  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说一说,在制作中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

6、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3、正方体特征: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1)、学生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2)、比一比:长方体合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师:谁来说

7、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找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三)、巩固练习练习五中的1、2、7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亚东第一小学孙秀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