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1909
大小:23.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2012年橡胶工业面临诸多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次抽查依据GB9743-2007《轿车轮胎》、GB9744-2007《载重汽车轮胎》、GB518-2007《摩托车轮胎》、GB7036.1-2009《充气轮胎内胎第1部分:汽车轮胎内胎》、GB7036.2-2007《充气轮胎内胎第2部分:摩托车轮胎内胎》、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对轮胎的外缘尺寸、耐久性能、强度性能、高速性能、气密性等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标称高州飞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飞鹰”摩托车轮胎(型号规格为:4.00-12生产日期或批号为:11.6),耐久性能、轮胎标识项目不合格。标称
2、肇庆市骏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sonny”轿车轮胎(型号规格为:195/70R15C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311),轮胎标识项目不合格。质监部门表示,耐久性能项目不合格会造成轮胎脱层、龟裂、接头开裂、帘布层裂缝或帘线断裂等现象,容易引致爆破,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的产品设计存在缺陷或质量控制不严。范仁德:2012年橡胶工业面临诸多挑战2012年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投资减少,外贸受阻,内需乏力,将给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
3、带来诸多挑战。3月20-21日,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橡胶年会”上,中橡协会长范仁德做了“新形势下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战略”的报告。范仁德表示,2012年,我国橡胶工业面临七大挑战,必须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橡胶招聘范仁德表示,2012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国内经济转型不是短时间
4、内可以实现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可选择的道路有两条:一是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培育有活力的国内消费市场;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型的产业结构。这两条途径都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因为培育一个内需导向型的消费群体,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尚需时日。因此,我国橡胶工业发展也必将面临很多挑战。目前我国橡胶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1)轮胎等产品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内
5、外资都看好中国市场,加速了在我国轮胎等产品生产能力的剧烈扩张,仅2010年左右就新增轮胎产能1亿多条,其中一部分同质化产能增长。同时国内产业集中度偏低,在目前出口下降、国内市场乏力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市场竞争,不利于品牌建设和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导致企业效益下降。(2)多因素成本上涨的挑战目前影响我国橡胶工业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橡胶价格大幅波动,环保和节能减排投入、劳动力费用和物流成本高等。这些因素致使企业效益大幅度降低。(3)技术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很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
6、达80%左右。而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科技贡献率较低,约41%,而我国橡胶工业增长科技贡献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少,对开发绿色轮胎至关重要的轮胎试验场迟迟未能建成,严重影响了橡胶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轮胎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发展和竞争的推动力。日前,根据《欧洲橡胶杂志》报道,全球各大公司的科研经费一般占其销售额的3%~6%;2010年世界主要轮胎生产
7、公司科研经费的支出约为49.7亿美元。其中,大陆、普利司通、米其林、住友、倍耐力和韩泰的研发费用占各公司销售额的3%以上,大陆研发费用最大,达到5.6%,米其林和普利司通为3%。大陆、普利司通、米其林、住友、倍耐力、韩泰和横滨公司研发经费的支出分别为19.211亿美元、9.689亿美元、7.219亿美元、2.129亿美元、1.983亿美元、1.752亿美元和1.471亿美元。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我国橡胶工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4)品牌影响力薄弱的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
8、一,中国GDP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在此过程中,中国品牌经历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孵化推广直至初步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但是,纵观整个发展全局,中国品牌发展并不成熟,在世界经济中仍然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全世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