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39951
大小:10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3
《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设问,构建灵动而富有成效的师生对话——《失误与挫折》课例反思一、背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其效果肯定不佳;但是充斥着马拉松式问答的“热烈”课堂,其效果也未必是有效的。教师如何设问,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二、课例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失误与挫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失误与挫折》。请大家把标题转化为问题。可以转化为什么叫失误与挫折、为什么会出现失误与挫折、为什么要学习这段历史?师:翻到18页,仔细
2、看图1-20、1-21、1-22这三幅图,注意小字。生:(看书中图)。师:有没有看出什么来?哪位同学先来说说看?师:这个图1-21小字有没有看到?生: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师:这个是什么?猪还是象?生:猪。师:有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猪,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他们在乱讲。这明明不可能这样。师:也就是说,这幅图反映了一个错误,叫什么错误?大家想想看?生:(思考。)生:虚假的。师:虚假在哪?生:是夸大其词。师:除了这个猪这么大以外,旁边人民日报上还有什么?生:花生亩产13241斤、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师:一亩的土地生产出来的,按照
3、袁隆平现在高产稻一亩900斤就算好的,而那个时候亩产三万多,这两幅图有没有共同点?生:有,夸大其词。师:猪夸大、亩产也夸大,其他另外什么东西再夸大?那你也来夸大一下?哪个想好了?哪位牛皮大王想好了?生1:一人身高3米,体重1吨以上。师:还有吗?如果从生产角度看,还可以怎么夸大?比如工业设计。生2:中国2009年……师:这种夸大其词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在盛行,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浮夸的风气。师:这种虚假的夸大其词的浮夸风,我们说他是错的,错在哪里?为什么说它错?生:掩盖了事实。师:那换个角度讲?生:不利于发展。师: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那这种不切实际,那个
4、时候为什么会产生?看课文第1段和第2段。师:这种类型的错误发生在哪一年?生:1958年。师:哪两项事情?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师:除了浮夸以外还有什么?生:共产风、瞎指挥、高指标。师:什么叫共产风?在58年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子早上起来说,明天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平均分配,这种共产风气,共产共销风气。师:然后看高指标。一亩田要生产出多少稻子?生:三万斤。师:你想想看,这种情况我们都把它叫做大跃进,现在说是一种错误,当时的人相不相信?生:相信。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它会登出这样的消息,当时的人会不相信吗?师:你相信吗?师:当时这样一
5、种状态之下,其实很多人心里都知道这是假的,心里可能不相信,但没有一个人说。说出去之后会怎样?要被怎样?生:要被批斗。师:那为什么全国人民都是这样一种状态?这种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再看书本上。生:(看书)。师:有没有找到?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生:念出书中第一段。生: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这个曲折指什么?生:文革。师:指文革吗?还有什么?生:大跃进。师:再看标题,标题是什么?生:失误与挫折。师:那么失误指什么?生:大跃进、农村人民
6、公社化运动。师:挫折指什么?生:文革。……三、分析与反思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对象,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师生展开对话能否获得成功的基础。“失误与挫折”这一案例摘录于一节公开课。整堂课非常流畅,不仅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后续的对话过程也也中规中矩,很好地达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笔者觉得主要是施教者在设问时一是“抓得准”,二是“表得清”,三是“包容性”。1.设问指向“抓得准”:教师布置的问题不仅应是有价值的,而且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那么,怎样的问题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呢?在一般教师的眼里,都是把它笼统地归纳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
7、错点”等等诸如此类全无操作性的含糊概念。而在《失误与挫折》一课中,施教者一开始就提出本节课的思路“三个为什么”:为什么叫失误与挫折?为什么会出现失误与挫折?为什么要学习这段历史?作者紧紧抓住了本节课的中心线索,以下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它并且一环扣一环,使原本虚无缥缈的课堂教学目标一下子清晰起来,学生的思维自然也有规可循,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的社会教材中,其实我们可以设计很多这样的问题。以初一《社会》为例,如果仅从教材自身的知识安排与表达方式来看,教材上的知识不仅比较浅显,而且即使存在问题,往往也会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格式,在
8、教材中解释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应该看到,初一《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