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39740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文言文中数词表示法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中数词表示法概要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主要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文言文中的数词表示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下面作些具体说明。一、基数 表示数目多少的词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半”等。文言文中绝大部分基数词沿用至今,只要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就行。如: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 ①、②句中“十五城”、“二从子”即“十五座城池”、“两个侄子”。文言文中表示基数词,遇到零位数时,一般在整数和零数间用“有(又)”字。如:夫五人
2、之死,去今之墓而葬也,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十有一月”即“十一个月”。有时也可不用“有(又)”。如: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荆楚岁时记》)“一百五日”即“一百零五日”。 另外,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两个基数词连用的情况,它们的乘积即为要表达的实际数目。如: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五”即“十五”。 二、序数 现代汉语中,序数通常由基数词加“第、初、老”等构成,如“第三、第五、初一、初六、老四、老八”等。文言文中表示序数有一种与现代汉语一样,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更多的是用“次、其次
3、、次之、次者”、“伯、仲、叔、季、长、末”(表示排行),“孟、仲、季”(表示季节)等来表示。如: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苏轼《石钟山记》) “长子”即“大儿子”。②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次”即“下一个”、“再下一个”。 另外,文言文中的“再”也表示序数,专指“第二次”。如: 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一战、再战、三战”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去战斗”。 三、分数 现代汉语中的分数常用“几分之几”的固定格式来表示,而文言文中的分数表示法相对来说要灵活得多。 1、当分母是十
4、或百以上的整数,分子为个位数时,分母与分子连用,中间不用“分”和“之”。如: ①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3①中“十一”连用,即“十分之一”,②句中“十六七”连用,即“十分之六”或“十分之七”。 2、分母和分子之间用“分”和“之”,又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分母+分+之+分子 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 “三分之一”这种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同。 (2)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 “十分吴楚之一”即“吴楚的十分之一”
5、。 (3)分母+名词+之+分子,如: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 (4)分母+之+分子,如: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洪亮吉《治平篇》)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 四、倍数 现代汉语中的倍数通常由基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六倍”等。文言文中表示倍数有一种与现代汉语相同。如: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洪亮吉《治平篇》) 文言文中表示倍数时,如果是“一倍”就用“倍”,如果是“五倍”有时还可以用“蓰”。如: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
6、千万(《许行》 “倍蓰”即“一倍、五倍”,“什百”即“十倍、百倍”,“千万”即“千倍、万倍”。 有时虽然不用“倍”字,但结合上下文,也不难理解。如: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五”即“十倍、五倍”,“倍”即“一倍”。 五、概数 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相差不远。现代汉语中,它的表示法主要有两种: 1、基数词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二百多”、“千把人”、“十来种”、“四千左右”。 2、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七八(条)”等,习惯用语如“三五(个)”也表示概数。 文言文中经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概数: 1、基数词前加
7、“且、将、几、可”等,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②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将近)(《孟子·滕王公上》) ③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几乎)(贾谊《论积贮疏》)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柳宗元《小石潭记》) 2、基数词后加“许、所、余、有余、无虑”等,如: ①从弟子女十人所(大约)(《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多)(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