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培根》

《谈读书-培根》

ID:37437007

大小:73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2

《谈读书-培根》_第1页
《谈读书-培根》_第2页
《谈读书-培根》_第3页
《谈读书-培根》_第4页
《谈读书-培根》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读书-培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读书——培根培根:出身官僚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又学习法律。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启人深思。了解作家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下列四字短语高谈阔论练达之士大而无当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天资聪颖欺世有术诸如此类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观其大略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谈了与读书相关的几个

2、方面的问题请按: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第三,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1、读书足以怡情,……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如何论证?重点是什么?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把三种不同的读书态度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全凭观察得

3、之。如何论证?从几个方面?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如何论证?从几个方面?这几句话主张:※读书时仔细思考;※不同的书用不同的读法;※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笔记结合起来比喻论证、排比4、揣摩文中的这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①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②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正面论证、排比4、揣摩文中的这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①从

4、“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②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反面论证、对比论证谈读书㈠读书目的怡情傅彩长才㈡读书方法浅尝多读粗知、讨论深钻、笔记㈢读书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缺陷名人论读书▲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读

5、书习惯?课堂活动: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什么叫驳论文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3.批驳的方法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⑴直接批驳⑵间接批驳:驳立结合4.一般论证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简介议论文的知识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反驳对方的论点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不求甚解——马南邨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

6、《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关于札记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

7、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8第四段:(9)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阐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用事实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是可取的。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独立思考组内探究: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一般人和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马克思

8、著作做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这个词语?5、文章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阅读重要的书?6、纵观全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品析语言:“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