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

ID:37422908

大小:2.26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2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_第1页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_第2页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_第3页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_第4页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章肠杆菌科潘建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目前已有44个属,170多个种。但该科引起人类95%以上感染的菌种却不到20个。肠杆菌科的细菌与医学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①致病菌:有少数细菌总是引起人类疾病,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鼠疫耶尔森菌等;②机会致病菌:一部分细菌属于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道以外部位时,即可引起机会性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③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如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即是

2、由于获得位于质粒、噬菌体或毒力岛上的毒力因子基因后而成为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中等大小G-杆菌。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生芽胞。2.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二者不发酵乳糖。4.抗原结构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抗原。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变异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菌株,其中最常见的是耐药性变异。肠杆菌科细菌革兰染色抗原结构第一节埃希菌属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只有大肠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

3、菌种。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胃肠炎;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兼性厌氧。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绝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IMViC试验结果为“++--”。有O、H和K三种抗原。能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一、生物学性状(一)致病物质1.黏附素(adhesine)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AAF)、束形成菌毛(bundleformingp

4、ili,Bfp)、紧密黏附素(intimin)、P菌毛、I型菌毛和侵袭质粒抗原(Ipa)蛋白等。2.外毒素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3.其他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所致疾病1.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如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2.胃肠炎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作用部位疾病与症状致病机制ETEC小肠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质粒介导LT和ST肠毒素,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黏附素E

5、IEC大肠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痛,发热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EPEC小肠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质粒介导A/E组织病理变化,伴上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和腹泻EHEC大肠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原性噬菌体编码Stx-I或Stx-II,中断蛋白质合成;A/E损伤,伴小肠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EAEC小肠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呕吐,脱水,低热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伴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液体吸收下降(一)标本肠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脓、脑脊液等;胃肠炎则取粪便。(二)分离培养与鉴定1

6、.肠道外感染2.肠道内感染(三)卫生细菌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预防人类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抗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腹泻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四、防治原则第二节志贺菌属G-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一、生物学性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动力阴性。志贺菌属细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藉以

7、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和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A群即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B群即福氏志贺菌(S.flexneri)C群即鲍氏志贺菌(S.boydii)D群即宋内志贺菌(S.sonnei)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它肠道杆菌弱。(一)致病物质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能产生外毒素。(二)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我国主要为B群和D群。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3天,突然发病,常有发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