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19414
大小:1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2016年上半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设计课题摘要学科历史与社会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单元复习课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微课)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属于中考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实例,知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a)2.学情分析从整体来说,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与上一学年比较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尖子生不够突出。而且在历史与社会以及思品课程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太重视历史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历史部分的知识点,本课利用多媒体,
2、多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整理、分析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文字材料的阅读,梳理已学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观。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整理、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中国古代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导入新课近年来,湖南卫
3、视的《爸爸去哪儿》热播,网传第三部已经在积极筹备中。今天,陈老师也带领大家拍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爸爸去哪儿》之穿越历史的环球旅行。那穿越到中国古代的我们,可以追随哪些先人的脚步,到哪些地方旅行呢?在导入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插入音频讲授新课【环节一】浙江省2016年上半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那这里陈老师已经给大家定好了四条路线,分别是古典神秘。不知道大家对哪一条比较感兴趣呢?(分组讨论,完成《村长日记》)利用PPT,制作吸引学生兴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期间,播放轻音乐【环节二:村长日记的展示】学生回答环节展示PPT,该图利用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术手对原图进行加工和修改【环节三】
4、进过四位村长的介绍,我们对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唐朝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也知道了中国古代与欧亚非地区已经有了经济文化交流。那么,陈老师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中国古代(清朝之前)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有哪些?请大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和资料(视频进行了截屏)本课小结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明代:郑和下西洋2:中国古代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是:1.国家统一,有稳定的政治环境;2.经济发达,国家强盛;3.实行对外开放政策;4.交通便利;5.我国自古就爱好和平等。展示PPT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
5、√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一、选择题:1、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2、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下西洋二、对号入座: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将下列具
6、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马可·波罗来华D.玄奘西行 浙江省2016年上半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1275年,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随父、叔抵达中国。他擅长辞令,学会了蒙古语和骑射,深得元世祖喜爱,故而得以留任元朝,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因而游历了中国各大城市。小说家鲁恩梯切诺将他的口述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2)唐玄宗时,一位江南佛学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险阻,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
7、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十余年,后来辗转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4)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他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