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11665
大小:6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3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教学课时:四课时。13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
3、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二、交流共享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13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345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自主活动。谈
4、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533152422(3)写算式:13①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
5、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②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④观察比较: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
6、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10÷4=2(人)……2(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平均分:全部分完-无余数;不能全部分完-有余数)13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
7、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1—3。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