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96422
大小:267.8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青海大学学报人文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ww.yueqikan.com中国月期刊咨询网青海大学学报人文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人是最高价值》是苏霍姆林斯基在1969年完成的重要文章,发表于苏联杂志《科学与宗教》。1970年作者逝世,此文后被收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2001年8月,我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他的五卷本。遗憾的是,此文的题目被译成了《人是最巨大的财富》,这是翻译中的失误。此外,在译文中还有多处相关的失误,急需纠正。摘要:苏霍姆林斯基在逝世前一年发表了重要文章《人是最高价值》,阐述了关于“人学”的基本观点:学校为学生而存在,教师不
2、可“目中无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真正的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增强教育魅力;从培养“平民人格”做起,逐步提高育人水平。关键词:青海大学学报,苏霍姆林斯基,《人是最高价值》“人是最高价值”这一论断,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逻辑起点。为全面而准确地领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理当认真学习此文。一、教育应坚持“人是最高价值”的原则,还是听凭“目中无人”的现象蔓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写道:“在我们社会的旗帜上清楚地书写着:人是最高价值,没有什么事比活生生的人更加重要。”[1]他尖锐地提出了问题:在苏联学校中
3、,“人是最高价值”原则是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教师是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可替代的个性,还是“目中无人”?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在发现自我,还是丧失自我?文章一开头,苏氏就揭示了二战后学校的凄惨景象:班上的学生几乎都是战争孤儿,男孩科里亚就住在苏氏家里。有次早春,全班去树林远足后回校,途中看到有人投河,大家立即施救,原来轻生者是乡亲玛琳娜大妈。大妈有着十分悲惨的遭遇:二战中送丈夫去前线后,她就带着三个孩子撤退,渡河时孩子们在船上挨炸,不见踪影!她因返身取牛奶而幸免⋯⋯战后,她又得丈夫阵亡噩耗,两兄弟也捐躯疆场,只剩孤
4、身一人!怎么办?失去亲人的她就像许多饱受苦难的妇女那样,常常去教堂找神父祈祷⋯⋯近期,神父因年迈去世了,大妈心中的绝望和痛苦无人倾诉,想起三个可怜的孩子,死不见尸⋯⋯,孑然一身的日子难以忍受,于是决定轻生⋯⋯当苏氏问及大妈为何知道神父去世就那样失望时,大妈回答道:神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钻进了她的心,他能说出她苦苦寻觅十多年而没搞清的道理。听了他的提示后回到家里,就夜不能寐,总在思考:该怎样活着?该怎样做人?⋯⋯长久以来,一种想法始终折磨着大妈:“别人的孩子死了,总还知道坟墓在哪里,而我那三个小宝贝呢?于是我去第聂
5、伯河岸孩子们被炸丧命处收集些泥土,带回乡村公墓,为他们堆上了小坟丘⋯⋯然后,我去找集体农庄主席,请求批准给一点儿木材,为孩子们做三个小十字架。可农庄主席听了我的请求后,不仅什么也没给,还放声大笑,说――你怎么有这种古怪的念头啊⋯⋯我伤心极了!”苏氏在文中直面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在痛斥社会上那种“目中无人”和不近人情的现象时,直接把一个出众的神父摆到了教师面前。他随后强调:“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最最要紧的是善于看得见人。”[2]正如他在多处反复指出的那样: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素养,就是把每个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6、看作不可替代的个性;就是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事实上,苏氏提出“人是最高价值”这一观点,有着强烈的针对性。上世纪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就结束了苏联思想界十年之解冻,重启封闭和停滞,各条战线上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再度盛行,生搬马列主义经典的现象比比皆是。教育界也不例外:学校只是按上级领导的意旨办学,机械搬用马卡连科等已故教育家的论述,套用行政和工厂的管理方式,满足于应付各类检查视导,以致产生了严重弊端――教师“目中无人”,即教师眼中“看不见”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只是把他们看成“抽象的
7、符号”,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则流于空洞的口号。教师们关注的只是教科书、作业、考试和分数,只是在课上和班内不出事故,至于学生心里怎么想的,他们内心世界有哪些活动,他们有些什么要求等,教师们一概不知,也不感兴趣。苏氏认为,这样的教育只是徘徊于学生心灵之外的形式主义的教育,其实质就是把学生看成整齐划一的标准件,就是马克思批评的“人的异化”现象在学校的反映。苏氏写道:“人是最高价值。人类的精神是永存的。一个真正的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使生命宏伟壮丽,内涵充实⋯⋯”[3]学生是人,是学校教育的目的,而非工具。如果教师
8、忘记“人是最高价值”的原则,只是埋头宣读教本、批改作业、考试评分及应付各种检查,而不关心学生的各种需求和内心感受,不关心每个学生的人格生成和发展,不关心学生生命内涵的充实,实际上就已走上了“看不见人”的歧途,为“人的异化”推波助澜了。二、教育应当为学生“创造幸福”,还是给他们“带来苦难”?1/5www.yueqikan.com中国月期刊咨询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肯定“人是最高价值”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