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

ID:37387893

大小:247.4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2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_第1页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_第2页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_第3页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_第4页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1、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意识形态”一词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的。在托拉西那里,意识形态的职责就是要科学地分析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对观念的神秘主义理解。然而,托拉西在其《意识形态的要素》中却体现出一种实证主义的非批判倾向。这部著作,“至少是作为这部著作的第四、第五篇的‘意识及其作用’本身是从属于国民经济学的,因而也是对真实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歪曲和神秘化”。——俞吾金于是,意识形态的含义就逐渐出现了逆转,意识形态被指认为粉饰现存、掩盖真实的观念和思想

2、。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主要由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拥有者不从事劳动,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简言之,生产资料的占有者靠剥削无产者而获得统治地位。于是,不劳动的人掌握了上层建筑的观念、价值和信仰。阶级身份、政党、社会利益都是根据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占有、控制和利益所得在社会组织层面得以建立。统治阶级推行的意识形态系统是以促进资产阶级自身利益,并且将其泛化,使得阶级压迫体制得以延续下去。当被压迫阶级的个体把统治阶级的价值和

3、信仰当做自己的东西来维护和实践时,他们就参与了对自己的压迫。1、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同时也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可能与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想信仰系统,即伪思想与伪意识”。(这种看法揭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建构和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不存在真实或虚假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西方

4、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认识的区别(2)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即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这汇总矛盾不可能调和,只有冲突。无产阶级要获得平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必须是暴力夺取政权。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这种观点无法解释的是——被统治阶级的大众,他们为什么会接纳这些从根本上讲是与他们的利益相抵触的观念?他们是如何采纳这些观念的?(以大众传播为例,看电视,网络接触。。。)为什么大众观看电视会产生愉悦,他们并没有将其视作对立的一面,反而有充足的快感?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

5、了意识形态的新观念。这些观念不同程度地强调社会内部的矛盾,以及对抗性和妥协性共存的现象。尽管可以找到理由证明大众传播媒介所表达的价值、观念等信仰系统常常是与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统治阶级的声音在社会语境中总是占据重要位置,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同的阶层在大众媒介中表达着不同的声音。(如,新闻联播;大众传媒,第四种权力?)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1、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霸权:特定的阶级、政治意识形态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实施的普遍支配的情形。葛兰西认为,社会虽然由许多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构成,但是,优

6、势阶级能够运用霸权,使自己的利益变为社会的普遍利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A统治阶级由于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一直拥有话语权而享有声望,在争夺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传播媒介类似公共论坛,为统治阶层也为其他阶层提供互相谈判的场所。B与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结构的模式不同是是,葛兰西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主要不是依赖政治社会和他的代理机构,如法院、军队来维持,而是靠靠他们牢牢占有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来维持。因此,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首先要颠覆文化霸权。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C霸权不是

7、通过剔除异己获得的,而是将对立一方的价值、利益接纳到自身予以维护。从人类共同的普世的价值取向中寻求一致的部分,在区别、对立、冲突的同时,经过谈判和妥协取得某种一致。这种妥协不是单纯地降低或减少条件,他是在双方都更多地了解了对反的利益之后,各自对先前条件的重新考虑。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2、阿尔都塞与“主体性”意识形态对于人的控制不是公开的,而是隐蔽的。意识形态从外部构筑了我们的“本质”和“自我”。因此我们所说的“本质”和自我,都是虚构的,占据在本质和自我位置上的是一个拥有社会身份的社会的存在,即一个主体

8、性的个体。这个主题是矛盾的,他随着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发生变化。阿尔都塞的“主体性“的概念也回应了弗洛伊德以后,许多哲学家将无意识看做是个体的核心这一观点。弗洛伊德的心理三区理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不再是人的心理的中心,无意识才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因。弗洛伊德的个体三阶段(人格结构论)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相当于早期的无意识概念,是人格的基础层次。构成本我的是那些原始、非理性的冲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