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

ID:37384000

大小:14.33 MB

页数:239页

时间:2019-05-23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_第1页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_第2页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_第3页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_第4页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姓名:路中康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经济—社会史指导教师:朱英20090501⑨博士学位论文DOCTOI认LDISSERI加ON内容摘要本文力图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区域,探寻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职业化进程,及其在中国建筑现代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力求结合中国近代建筑史和社会群体史的研究方法,展现出作为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建筑师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特有的发展轨迹及其给近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并藉此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基本情况。首先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兴起的背景和

2、建筑师产生的三种途径,勾勒出建筑师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接着估算群体的人数,分析群体的地域分布特征,计算群体的经济收入,探究建筑师的社会生活以及政府通过建筑师甄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力图规范和管理建筑师群体活动过程的努力.第二章主要分析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行业组织和活动。随着建筑师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多和职业意识的日益萌发,建筑师群体的专业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一和“上海市建筑协会”得以建立和发展;以华盖和基泰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自主创办的事务所开始运作并进行建筑创作的初步尝试;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并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建筑史学的系统研究,发表了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而

3、1936年举办的中国建筑展览会则是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第三章主要对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执业状况进行分析。考察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执业活动应当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近代建筑行业的运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1928年和1937年为重要的转折点,可分成为三个阶段。Ⅲ其次,从空间维度来考察。通过行政中心在空间上的转移——首都的南移和内迁,各个城市近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某种规律性:第一阶段,当首都在北京时,华北、东北地区的各城市处于发展的兴盛期;第二阶段,当首都在南京时,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城市迎来了各自建设的最高峰;第三阶段,迁都重庆

4、以后,西南地区的各城市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筑高潮。民国时期建筑师的作品,在具备阶段共性的同时,也被打上了地区性的烙印。第四章主要探讨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建筑理念。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在中国建筑领域内土木工程师或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建筑师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并且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其建筑观念“建筑是科学”正是基于土木工程行业特点而产生的·张镆绪的《建筑新法》和葛尚宣的《建筑图案》的出版,意味着中国知识阶层开始将建筑与学术联系起来,建筑作为-I'-]学科具有了基于理性、实证、操作几个不同层面的系统性和现代性。20世纪20年代之后,以学习建筑学的欧美留学生为主体的第一

5、代中国建筑师提出了“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反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平”这两种影响至今的经典理论。作为建筑师参与市场竞争的言论策略和学理依据,经典理论在特定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内涵,对促进中国建筑事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王浩娱:《中国近代建筑师执业状况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7页·⑨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I.觚ON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教育背景和所处的执业环境对建筑师的建筑观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时,无论是重艺术的“美法”体系,还是重技术的“日德”体系,其建筑教育都有明显的折衷主义倾向。尽得所属学术体系精华的中国留学生,其建筑观念自然

6、会受到折衷主义的影响。在近代中西文化冲撞的压力下,民国时期建筑师追求“中国传统复兴"和“西方新式建筑”道路的开端都发生了偏差,这种偏差又分别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商业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扩大化的趋势。追求“中国传统复兴”的道路,因与国民政府的政治要求相契合,其主流走向定型化的“中国固有式静,逐渐成为一种官式建筑的范式。而追求“西方新式建筑"的道路,也由于商业社会的自我选择,最终导致对“新建筑”的追求被置换成对“摩登式”,特别是对“装饰艺术风格”的追求。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第五章主要讨论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对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以吕彦直1925年、1926年相继在

7、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大奖并得以实施为前奏,以杨廷宝和林克明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在官方建筑领域里有意识地掀起“吾国固有之建筑形式’’的大讨论与实践热潮,在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建筑功能的同时,力求继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创作中国民族形式建筑作品。这次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热潮,是在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早期尝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结果,但思路更开阔,涉及的建筑类型更多、更复杂,对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