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77247
大小:27.9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2
《净土大经解演义30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0九集) 201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六十二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上明诸佛唯因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於世。」《法华经》上世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应化在世间,也应化在十法界,什么原因?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一生证得圆满的佛果。佛是为这桩事情来到世间的。那我们就知道,佛对於这个世间一无所求。佛证得的是真如自性,自性里面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
2、,他还有什么所求的?完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没有其他的意图,也没有任何的目的。世间人无知,以为诸佛菩萨都好名好利,错了,完全看错了。佛菩萨不会怪罪世人,为什么?他清楚,世间人不清楚。世人迷失了自性,执著这个身是我,从我就会生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就生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生生世世相继造业,恶业多、善业少,特别是在今天。, 许多宗教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因果,杀人罪过第一重,每个宗教都把它摆在第一条。佛家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十善业道第一条也是不杀生,菩萨戒、比丘戒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条,由此可知这个业重,阿鼻地狱的
3、罪业。现在这个世间杀业太重,不仅是杀畜生,杀人,自己知道,不是不知道。你们注意去调查一下,去问一问,这个世界每天堕胎的人有多少,那是杀人,你就知道这个社会每天杀多少人!这些人不是普通人,儿女跟父母四种缘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他来了,你把他杀了,报恩的,恩就变成仇,报怨的,仇上再上仇恨,你怎么受得了?讨债还债,不但有债务没了,还要加上冤仇,这个业怎么办?比什么都可怕!学佛的同学明白、觉悟了,认真修行,将自己功德回向给这些婴灵,求佛菩萨帮助调解。不相信佛法的那就难了,果报在三途,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
4、没了。这六道的日子能过吗?一世比一世苦,自作自受,不能怪人。佛经上有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害人一命呢?你反过来想。救人一命,功德之大没有能相比的;害人一命,那个恶报之苦也没法子比。佛菩萨愈是看到这种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应化在这个世间。决定不止一尊佛菩萨,无量佛菩萨在世间,帮助人回头是岸,帮助人省悟过来,不能再造恶业,不能再杀生。杀害众生,众生是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他永远不会忘记,没觉悟的人一定怀著瞋恨心,等待机会报复。, 「佛之开示既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我们昨天学到此地。「众生在情见中,起心动
5、念皆是妄想分别,故佛虽有种种譬说,但众生於佛之知见如聋如盲,不能真实解了。」这完全是真话,佛的话是从自性真如里面流露出来的,纯真无妄。所以学佛不用真心行吗?不用真心永远不能解佛真实义。今天弘法之难,帮助众生最大的困难,众生没有真心、没有诚意,你讲的是真实、诸法实相,他听不懂,他误解了、曲解了,还要跟你辩证,还得批评你、诋毁你,他造的罪业就更重了。佛菩萨有智慧,有慈悲心,总不愿意让众生接受佛菩萨教诲而产生误会,造作重业。毁谤三宝,果报都是在无间地狱,佛菩萨不忍心这样做法。所以善巧方便,让众生接触到佛法欢喜,信受奉行,这是要真实智慧、
6、无尽的慈悲才能做到。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相处之中,你细心观察你就能见到。我们想学佛,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那你就必须要知道,此地所说的,众生在情见中。这个众生包括我在内,起心动念都是妄想分别,我们展开经卷,你就看不懂了。为什么?我们现前的心是妄想心、是分别心,妄想心是末那识,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故佛虽有种种譬喻、演说,但众生於佛之知见真的是如聋如盲,如聋是什么?听不懂。如盲,看了不了解,不能了解诸佛菩萨的表法。往往我们错会了意思,错会意思就免不了要谤法,对佛法要批评。这种心一动,用言语、行为来造作,恶报就成
7、立了。, 「《圆觉经》云: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圆觉经》上讲的。未出轮回就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六道众生对於如来所证得的圆觉,不能真实了解,不能体会。你能够了解、你能够体会的,那就是下面这两句,彼圆觉性,即同流转。流转是轮回心,圆觉是真性,真如本性。你用分别心、执著心来对它,圆觉性就变成轮回心,你只认识轮回,你不能明心见性,「此显思量分别不能解了圆觉。」那用什么来体会圆觉?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圆觉就现在眼前,圆觉没有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永不离开。阿赖耶是起心动念,末那是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大乘教里头不
8、论是宗门教下,祖师都常讲「离心意识参」,参就是学习,参学。离心意识怎么个离法?不分别,离第六识,就是不用第六识;离执著,不用第七识;不起心不动念,离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叫心,意、识,叫离心意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用这样的心态来学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