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白塞氏病合并溃疡性睑缘炎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键词】 白塞氏病;溃疡性睑缘炎 白塞氏病(behcet’sdisease,bd)亦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多形性皮肤损害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并且易累及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在眼科就诊多以葡萄膜炎为表现,但在我院却发现1例以溃疡性睑缘炎为表现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 患者,男,34岁。主诉:双眼睑红痛2年,加重2周。于2006年3月10日来本院就诊。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睑缘炎”,并给予红霉素眼膏每日3次外涂睑缘无效,现因眼痛加剧而来就诊。一般检查:体温36.
2、7℃,脉搏70次/min,bp100/70mmhg,呼吸18次/min。既往有白塞氏病史2年,现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自述外阴部有溃疡,全身倦怠乏力,口苦咽干,失眠健忘,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细。眼部表现: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1.0,双眼睑充血、微水肿,上下睑缘有溃疡灶,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溃疡边缘不整齐,表面不平,溃疡充血,表面并有黄色渗出物,部分睫毛脱落,双眼睑结膜轻度充血,角膜光滑透明,虹膜纹理清,对光反射(+),kp(-),房闪(-),晶体玻璃体透过性良好,双眼底正常。分泌物刮片做细菌培养(-)。中医诊断:睑弦赤
3、烂(肝胆湿热);西医诊断:白塞氏病合并溃疡性睑缘炎。治疗:局部以迪可罗眼膏、地塞米松眼药水每日3次涂睑缘,并口服中药。根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辨证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型,因肝失条达,疏泄失常而致气滞血瘀,肝郁日久易化热,脾失运化则积湿生热而致湿热内蕴。故采用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龙胆草15g,栀子15g,当归10g,车前子10g,茯苓10g,白术10g,川芎15g,白芍15g,生地黄10g,柴胡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10剂。2周后复查,上述症状见好转,溃疡表面渗出物已明显减少,小的溃疡灶已愈合并留有瘢痕,继续服15剂痊愈。
4、 按:因为龙胆草上清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三焦湿热;车前子泄热清肝、利水通淋;茯苓健脾利湿,并可安神;白术补气健脾;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柴胡引诸药入肝经。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清,使火降热泄,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症得愈1。 2 讨论 bd眼部损害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占70%~80%,也可以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但眼部损害表现为溃疡性睑缘炎还未曾有过报道,应注意本病与一般的溃疡性睑缘炎相鉴别,后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先是睫毛根部
5、充血,形成小脓疱,脓疱溃破后形成溃疡;而本病的特点是溃疡基底部充血并溃疡表面有黄色渗出物,应加以鉴别。目前认为,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报道在血清中可以检测出口腔黏膜的自身抗体2。本病其病因尚无定论,现有资料表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抗原及所致的自身免疫反应和免疫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3。该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可累及大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多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大多为渗出性,少数为增生性,有时两者同时存在,病变部位可发生充血、水肿、栓塞、狭窄、纤维素渗出和脓疡形成等改变4。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多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病
6、情,但却存在药物的依赖性及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收到一定的疗效。bd与中医学中的狐惑病相类似,其病因病机是湿热蕴毒化火,复感外邪虫毒,蚀而糜于上下,损而累及内外,终成诸症5。在临床中根据辨证论治的法则针对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施以不同方法,疗效比较理想。临床证明中药不仅可以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不良反应,而且对该病的眼及全身损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6。【参考文献】 1刘拥军.白塞氏综合征治验j.中医药信息,2001,18(2):3.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601
7、. 3徐树华.以中药为主治疗眼型白塞病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4,4(4):2. 4董秋梅.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微j.中医研究,2005,12(1):18. 5刘学范.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综合征1例心得j.交通医学,1994,8(3):2. 6杨培增.bchcet病j.眼底病,1992,4(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