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

ID:37358328

大小:803.6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12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_第1页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_第2页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_第3页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_第4页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度理论-弹塑性断裂力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强度理论与方法(8)——弹塑性断裂力学11.裂纹尖端的小范围屈服2.裂纹尖端张开位移3.COD测试与弹塑性断裂控制设计2用线弹性材料物理模型,按照弹性力学方法,研究含裂纹弹性体内的应力分布,给出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弱的应力强度因子K,并由此建立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处理工程问题。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线弹性断裂力学给出的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趋于无穷大。然而,事实上任何实际工程材料,都不可能承受无穷大的应力作用。因此,裂尖附近的材料必然要进入塑性,发生屈服。3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裂纹尖端应力无穷大。然而在实际材料中,由于裂尖半径必定为有限值,故裂尖应力也是有

2、限的。非弹性的材料变形,如金属的塑性,将使裂尖应力进一步松弛。rpaxyysABDoHK41.裂纹尖端的小范围屈服a.裂尖屈服区当r0时,s,必然要发生屈服。因此,有必要了解裂尖的屈服及其对K的影响。无限大板中裂纹尖端附近任一点(r,)处的正应力x、y和剪应力xy的线弹性解为:ssxy2adxdyrqsysxtxyssqyar=+221cos[qq232sinsin]tsqqqxyar=22232sincoscosssqxar=-221cos[qq232sinsin](1)5这里仅简单讨论沿裂纹线上屈服区域的大小。线弹性断裂力学裂尖附近

3、任一点处的x、yxy,一点的应力状态计算主应力屈服准则裂纹尖端屈服区域的形状与尺寸ssqyar=+221cos[qq232sinsin]tsqqqxyar=22232sincoscosssqxar=-221cos[qq232sinsin](5-1)在裂纹线上(=0),注意到,有;aKps=rKrayxpsss221===0=xyt;ssxy2adxdyrqsysxtxy6对于平面问题,还有:yz=zx=0;z=0平面应力z=(x+y)平面应变rKrayxpsss221===0=xyt;则裂纹线上任一点的主应力为:îíì=rKpns2

4、/2013平面应力平面应变ssrKp2121==;塑性力学中,vonMises屈服条件为:213232221)()()(sssss22yss=-+-+-s7将各主应力代入Mises屈服条件,得到:(平面应力)(平面应变)ysprKsp=2/1ysprsp=2Kn-/)21(1式中,ys为材料的屈服应力,为泊松比。对于金属材料,0.3,这表明平面应变情况下裂尖塑性区比平面应力时小得多。故塑性屈服区尺寸rp为:(平面应力)21)(21yspKrsp=221)21()(21nsp-=yspKr(平面应变)(2)8虚线为弹性解,r0,y。由于y

5、>ys,裂尖处材料屈服,塑性区尺寸为rp。当=0时(在x轴上),裂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及裂纹线上的塑性区尺寸如图。rpaxyysABDoHK与原线弹性解(虚线HK)相比较,少了HB部分大于ys的应力。假定材料为弹性-理想塑性,屈服区内应力恒为ys,应力分布应由实线AB与虚线BK表示。9rpaxyysABDoHK上述简单分析是以裂纹尖端弹性解为基础的,故并非严格正确的。屈服发生后,应力必需重分布,以满足平衡条件。ABH区域表示弹性材料中存在的力,但因为应力不能超过屈服,在弹塑性材料中却不能承受。为了承受这些力,塑性区尺寸必需增大。10为满足

6、静力平衡条件,由于AB部分材料屈服而少承担的应力需转移到附近的弹性材料部分,其结果将使更多材料进入屈服。因此,塑性区尺寸需要修正。设修正后的屈服区尺寸为R;假定线弹性解答在屈服区外仍然适用,BK平移至CD,为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修正后ABCD曲线下的面积应与线弹性解HBK曲线下的面积相等。由于曲线CD与BK下的面积是相等的,故只须AC下的面积等于曲线HB下的面积即可。rpaxyysABoHKRCD11于是得到:积分后得到,平面应力情况下裂尖的塑性区尺寸R为:ysKRpr2)(121==sp注意到式中:y=,平面应力时:Krp2/121)(21yspK

7、rsp=ò=pryysdxxR0)(ssrpRaxyysABCDoHK12依据上述分析,并考虑到平面应变时三轴应力作用的影响,Irwin给出的塑性区尺寸R为:上式指出: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R与(K1/ys)成正比;平面应变时的裂尖塑性区尺寸约为平面应力情况的1/3。21)(12yspKrRsap==îíì=221a(平面应力)(平面应变)(4)13断裂力学中的大部分经典解都将问题减化为二维的。即主应力或主应变中至少有一个被假设为零,分别为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一般地说,裂纹前的条件既不是平面应力,也不是平面应变,而是三维的。然而,在极限情况下,二维假

8、设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近似。14b.考虑裂尖屈服后的应力强度因子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