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57687
大小:51.9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汤头沟中学 王福艳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活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好信息媒体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
2、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关键词:数学学习活动 动态生成 主动建构正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寻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层次地思考和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
3、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就要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数学能力。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校讯通在学校中的引入,使学校教育如虎添翼。更
4、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由抽象的学习到直观感受,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教学是“通过数学的教育”,按新课程理念,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 一、提升教学理念,确立主体地位——课堂活力的基础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
5、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也就是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的关系,树立“全人”的理念。 试想如果教师心中没有学生,没有“教学生一天,想他们一生”的理念,怎会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怎会主动追求有效教学的动态生成,怎会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呢?更新观念,提升理念,才能促使我们深入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策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二、重塑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课堂活力的前提 学生作
6、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动态生成? 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真正
7、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三、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力的开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入知识点的多种应用途径,利用视觉冲击,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精心设
8、计导入,在教学中既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会认识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四、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课堂活力的保证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应该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