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坚振之领受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堅振之領受人堅振之領受人這章討論領堅振者的必要條件,以及領受這件聖事的義務。法典889條1項參閱:CIC1,c.786.只有受過洗,且尚未領受堅振的人,才能領受堅振聖事。這項有神學意義的法典,明確規定842條1項所述的一般情況——聖洗為有效地領受堅振是必要的,以及845條1項的一般情況——惟有尚未領堅振者才能領受堅振。法典889條2項同上。除有死亡的危險外,為合法領受堅振聖事,要求領受人,如已具有運用理智的能力,應適當地受培育,妥善地準備,並重發聖洗誓願。按照教會的一貫傳統,嬰孩——–145–堅振之領受人即未能運用理智者,可領堅振,而不需有領受這件聖事的意願。東西方教會在初世紀便
2、有這慣例,而東方教會更一直維持這慣例到現在。成年人——即已能運用理智者參閱:CIC,c.852,§1.,如果不想領受聖洗,便不能有效地受洗。換句話說,該人必須有領洗的意願。同樣,成年人如果沒有領堅振的意願,就不能有效地領受堅振聖事。正如洗禮一樣,領受堅振聖事只需有隱含的習性意向,便已足夠參閱前面對法典865條1項的註釋。。除有正確的意向外,已能運用理智者若要合法地領堅振,必須:處於恩寵的狀態,因為堅振是義人的聖事;接受過適當的教理培育,即培養「他們以基督徒的生活作見證,及踐行使徒工作,且要協助領堅振者真切地希望參與感恩禮」「堅振聖事禮典導言」OrConf,p.20,no.12,見
3、本書278頁,TheRites,vol.1,p.302;DOL,305,no.3521.也參閱《天主教教理》(1992)1309條。;〔譯者按:參閱《天主教教理》(1992)1309–145–堅振之領受人條:堅振聖事的準備,目的是引導基督徒與基督更親密地結合,並更熱烈地親近聖神,熟悉祂的行動、祂的恩賜和祂的呼召,好能更相稱地承擔基督徒生活上的使徒責任。為此,堅振聖事的教理講授,應致力於喚醒對耶穌基督的教會,即對普世教會和堂區團體的歸屬感。堂區團體對於領堅振者的準備,負有特殊的責任(參閱「堅振聖事禮典導言」3條,見本書273頁)。〕能夠重宣聖洗誓願參閱:SC,no.71;DOL,3
4、05,no.2521;「堅振聖事禮典導言」OrConf,p.19,no.12,見本書278-279頁;TheRites,vol.1,p.302;DOL,305,no.2521.。但是,如有死亡危險,便可能要縮減準備功夫:每位受洗者的入門(教)過程,都是以堅振與聖體聖事來完成的;這為他是非常重要的。一位達於理智年齡的病者,有死亡危險時,在領臨終聖體以前,應先領受堅振聖事,當然如果可能,先應給他講解重要的堅振道理OrConf,p.40,no.52;TheRites,vol.1,p.324.。法典890條參閱:CIC1,c.787.信徒有義務在適當的時候領受堅振聖事。父母和人靈的牧者,
5、尤其堂區主任,均應設法使信徒妥善準備,並在適當的時候去領受此聖事。這項法典清楚說明領堅振的義務。《堅振聖事禮典》明確地闡釋父母的基本職責,以及整個基督徒團體的責任。–145–堅振之領受人天主子民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責任,是預備已受洗者領受堅振聖事。牧者有特別責任注意所有已受洗者要完成基督徒入門(教)過程,故要盡力使他們作好準備,領受堅振聖事。受洗後立刻領堅振的成年慕道者,應得到基督徒團體的幫助,尤其是在慕道期,傳道員、代父母和當地教會成員要藉教理講授和舉行團體禮儀慶典來培育他們。對那些在嬰孩時期受洗,但在成年後才領堅振的人,也要得到適合他們,類似慕道期的培育。引導孩子進入聖事生活,正
6、常地是基督徒父母的責任和所應關心的事。他們應培養子女的信仰精神,使之日益加強,並準備子女有效果地領受堅振和感恩(聖體)聖事,且有時亦要借助教理班的協助。父母的這項職責,也在他們主動地參與聖事慶典中表現出來「堅振聖事禮典導言」OrConf,p.16,no.3,見本書273-274頁;TheRites,vol.1,p.298;DOL,305,no.2512;參閱:《天主教教理》(1992)1306條。。法典891條參閱:CIC1,c.788.信徒達到能辨別是非的年齡時,即可准予接受堅振聖事,但主教團關於年齡另有規定,或有死亡的危險時,或照施行人的判斷,有其他嚴重的理由者,不在此限。〔
7、譯者按:《天主教教理》(1992)1308–145–堅振之領受人條聲明不能以「年紀」作為「成熟」的標準,且堅振聖事也絕不是「成人儀式」。全文如下:雖然有時稱堅振聖事為「基督徒成熟的聖事」,但決不能把信仰上的成熟與生理上的成熟相混淆。也不應忘記,聖洗的恩寵是無條件地賜給人,又是人無功而獲選的恩寵,無須「認可」便生效。聖多瑪斯對此事這樣說:生理的年齡不可作為靈魂成熟程度的鑑別。因此,即使在童年,人亦可達到靈性上的成熟,正如《智慧書》上說:「可敬的老年並不在於高壽,也不在於以年歲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