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大汉之天声

振大汉之天声

ID:19396572

大小:267.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9-21

振大汉之天声_第1页
振大汉之天声_第2页
振大汉之天声_第3页
振大汉之天声_第4页
振大汉之天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振大汉之天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本文初稿曾於1999年1月本所學術討論會中宣讀,惠承評論人呂芳上所長暨與會諸同人多方指正,獲益良深,謹此致謝。茲後復蒙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黃進興教授、東海大學社會系黃金麟教授及本刊三位匿名審查人詳細審閱,刊誤糾謬,切磋砥礪,問學之樂,何復加此?盛誼雲情,尤所感佩。雖然,諸先生於本文援引相關理論之適切與否,致意再四,多所諟正。乃鄙人腹笥儉吝,學力不逮,復以積習薰染,驟難更張,雖躊躇旬月,勉力修訂,要難符方家雅望於萬一,自視缺然,良用慚疚。惟冀異日駑駕寸進,或可稍彌此憾焉。沈松僑一、前言二、「史界革命」與「民

2、族英雄」的誕生三、民族英雄系譜的主脈--「抗禦外族」的民族英雄四、民族英雄系譜的分流--「宣揚國威」的民族英雄五、結語—民族英雄系譜的詩學與政治學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靈振大漢之天聲--鄧實,<正氣集序>前言近年來西方學界對國族(nation).英文“nation”及“nationalism”二詞通常譯作「民族」及「民族主義」。唯「民族」一語,於漢語中頗多歧義,往往兼包種族、族群等不同層面的意涵,混淆難辨,如汪精衛名文「民族的國民」,苟仍以“nation”以譯「民族」,非特與原意不符,殆幾至不能成文,蓋其正確譯法固當作“ethnicn

3、ation”也。以故,現今漢語學界多有以「國族」及「國族主義」對譯“nation”及“nationalism“者,本文亦循此例,改用「國族」一名(事實上,二十世紀初,張君勱已開先聲,他在1906年所發表的<穆勒約翰議院政治論>中,便採用「國族」一詞,並於其下有夾行小注云:「國族」二字,原文名曰Nationality,其意可以成一國之族也。故譯曰國,而不譯民。」可見其於「國族」之意已有深刻之體認)。不過,由於本文所引史料,大抵仍襲用「民族」之舊名,為求行文便利,不擬另加更動,一體混用,故本文中「國族」、「民族」及「國族主義」、「民族主義」等用語,如

4、無特別說明,概為“nation”及“nationalism”之意。與國族主義(nationalism)的大量研究,大抵都揚棄了純粹「根基論」(primordialism)的立場,改而採取偏向「建構論」(constructionism)或「工具論」(instrumentalism)第56页共56页的觀點。在這樣的學術認知中,「國族」,一般而言,不再被視作由血統、語言、文化等根基性紐帶(primordialties)自然衍生的「既定資賦」(given);反之,「國族」乃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被「發明」、被「建構」出來的「想像的社群」(imagined

5、community)。.G.EleyandR.G.Sunny,“Introduction:FromtheMomentofSocialHistorytotheWorkofCulturalRepresentation,”inidemeds.,BecomingNational:AReader(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p.7;「想像的社群」一辭見BenedictAnderson,ImaginedCommunities:ReflectionsontheOriginandSpreadofNationalism(r

6、evisededition,London:Verso,1991)。當然,並不是所有學者都同意這種「建構論」的觀點,JohnArmstrong便堅持在國族主義出現之前,國族便已存在,seeJohnA.Armstrong,NationsbeforeNationalism(ChapelHill: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82);AnthonyD.Smith則採取折中於「根基論」與「建構論」的立場,一方面承認「國族」是隨西方「現代性」(modernity)以俱生,卻又反對將之視為純屬「虛構」或「想像」的產物;

7、他認為,「國族」乃是在其既有的族群--歷史(ethno-historical)基礎上「重構」(reconstruct)而成,seeAnthonyD.Smith,“TheNation:Invented,Imagined,Reconstructed?”inMarjorieRingroseandAdamJ.Lernereds.,ReimaginingtheNation(Buckingham:OpenUniversityPress,1993),pp.9-28;also,idem,“NationalismandtheHistorians,”inGopalB

8、alakrishnaned.,MappingtheNation(London:Verso,1996),pp.175-197;進一步的詳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