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题讲评应重视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

ID:37310166

大小:38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1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_第1页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_第2页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_第3页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_第4页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客观题讲评应重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客观题讲评应重视“对而不懂”现象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教学离不开习题讲评。习题评奖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也是数学巩固教学的重要环节。关于试卷评奖,已有不少老师做过研究:重点关注了错题的讲解与变式;主要集中于评奖讲课课型模式、试卷评讲的现状、讲评课的流程、讲评要点等的研究。当然,这些是评讲研究的重点,但我们也应重视对一些正确题的点评。在实际练习中,学生的客观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有不少是对的,细细追问,可以发现他们获取答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或看出来的,或量出来的,或折出来的,或用特殊值代出来的,或用

2、排他法筛出来的……对客观题的评讲,不少老师也只偏重于答案的获得,大有“不管白猫黑猫,只要逮住老鼠都是好猫”之意。值得肯定的是,在考试中使用这些技巧求解也不失为一种省时搞笑的方法,但一旦改变题型,将客观题改为解答题,原有的技巧方法将随之失效,学生的“问题”将暴露无疑,这时势必导致学生纷纷“落马”。因而,一些客观题表面上看学生是做对了,但实质上,还有不少学生不知道、不了解或不清楚问题解答的数学原理,这就是在学生练习中,客观存在的“对而不懂”现象,重视对此类试题的因式中所有字母因式、相同字母因式指数的最高次

3、“来构成的。显然,从熟悉的“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公分母的确定“的本质挖掘”类比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公分母的确定“清新、自然”更本质!凸显学习的是“理解的数学”而不是机械模仿的套路!有效提高了思维的灵性和活力。教师“理解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教材”先要理解数学。理解数学解释要了解数学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把握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价值观资源。教师再把“学术形态的数学”结合教材课题、学生实际转换成“教育形态的数学

4、”,也就是“教材数学、学生数学”,因此“理解教材”是教好数学、学好数学的前提与关键。一、“对而不懂”现象分析1.看出来的答案例1如图1,△ABC中,D为AB的中点,将△ABC沿DE所在直线翻折,使点A恰好落在BC上F处,若角B=50°,则角∠ADE=___。图1教学片断:教师:此题怎么解答?学生1(不屑的说道):“这题太简单了,看看答案就出来了。”(一句话都得全班大笑)教师:眼不见不一定为实的,具体说说你怎么看到的。学生1:显然DE∥BC,所以∠ADE=∠B=50°教师:为什么DE∥BC?条件“D为A

5、B的重点,将△ABC沿DE所在直线翻折”有什么用?学生1(支支吾吾):恩,还是看出来的。教师:几何上,我们不能将“看上去的”作为条件直接使用。对于猜想的结论,往往是需要论证的。大家一起想想,怎么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两位学生给出了如下的解题思路)学生2:连接AF,由翻折知DE⊥AF,由AD=DB=DF,可得AF⊥BC。故DE∥BC。学生3:设AF与DE的交点为G,则由翻折可知G为AF的中点,而D又为AB的中点,故由中位线性质也可得到DE∥BC。学生4:由翻折知:△ADE不等号△FDE,可得DF=

6、AD,∠ADE=∠FDE.因为D为AB的中点,所以DA=DB,所以DF=DB,所以∠B=∠DFB.又因为∠ADF=∠FDE+∠ADE=2∠ADE,∠ADF=∠B+∠DFB=2∠B,所以,∠ADF=∠B=50°。案例分析:此题的正确率虽然很高,但通过课堂调查,发现真正理解会做的不到25%。许多学生都是借助直观感受看出来的,忽略了“轴对称性质”的运用。在几何练习中,一些学生常常将这种“看上去的”作为条件使用,把看似等边三角形的就当等边三角形用,看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就当等腰直角三角形用,不是一句题意,而是凭

7、“图”捏造条件,按“图”索解。初学几何时,学生常常因畏难偷懒,不愿思考,懒于思考。如若不做讲评,极易养成学生的解题侥幸心理,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不求甚解,这样不利于大战推理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因此,集合习题讲解时,谨防学生按“图”索解,谨防因直观猜想而造成的“对而不懂”。2.“特殊来的”答案例2(2012年宿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l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P是x轴上的任意一点,则△ABP的面积等于。教学片断:教师:解决此题时,我们应先根据题意,画出草图。请同学们

8、说说你的解法。学生1:我是这样画图的:直线l取的是。此时,点A(-3,2)、B(1,2)则AB=4,点P到AB的距离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即△CBP的边AB上的高,所以,△ABP的面积是4.教师:将直线l特殊化为,不错的想法!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学生2:我是这样画图的:将点P取在原点O,如图2.设AB与y轴交于点C,则利用反比例函数的面积性质,得△CBP的面积是1.△ACP的面积是3,所以,△ABP的面积是4.教师:将点P的位置特殊化,并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的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