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08895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凌宗伟:教学,应当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凌宗伟:教学,应当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http://www.zongwei.org/2013/09/15/%e6%95%99%e5%ad%a6%ef%bc%8c%e5%ba%94%e5%bd%93%e8%bf%bd%e6%b1%82%e5%be%97%e6%84%8f%e5%bf%98%e5%bd%a2%e7%9a%84%e5%a2%83%e7%95%8c/不知不觉中,教学模式成了一个备受追捧的名词。很多学校大兴“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之风,甚至好多教师就靠他有了所谓的模式,成为了“名师”,就到处去讲学,还有许多教师在不断地复制那些模式。除了媒体,还有我们的
2、学校,我们的主管部门都非常热衷搞所谓的“模式”。一时间,“模式之风”大有吹遍神州大地席卷教育之势!君不见,有许多学校有这样的规定:一堂课,教师只许讲15分钟,其他时间都要给学生去练习,去探究。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以此来衡量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我却觉得这种现象蔓延开来不是一件好事情,不仅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刻板化,甚至会影响下一代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知道,教学论是强调教学模式的,因此建构模式,看来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我们现在不谈它是对还是错,我只是说从教育的真本上来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为什么到了我们的教育
3、,面对着成百的教师、成千的学生就非要有统一的模式呢?课堂要不要一个固定的模式张文质先生在《保卫童年》中说“课堂教学,包括老师的语言和形体的行为,都应该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的方式,合作、交往的方式,甚至课堂上让孩子表现的方式都应该形式多样。”我的理解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个“法”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基本的教学环节。我始终认为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段,特别是“当下”的课堂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教,就会很机械、很教条,就容易被这个“模式”牵着鼻子走。我们一直提倡“生命化课堂”,提倡“课堂生
4、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模式一来,就形成一种冲突,课堂的“生命化”就不利于达成。从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来看——这肯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这种现象容易形成一种形而上的风气。到处都搞课堂教学模式,其实也是当下教育“功利”色彩在作祟,因为好多学校就靠他有了所谓的模式,成为了“名校”。他们的校长、老师就到处去讲学,甚至在其他学校开始复制这个模式,好像他们的模式就是“灵丹妙药”,其实这是个很荒谬的事情。所以在这种现状当中,我们搞教育的,尤其是搞教学管理的,一定要克服这种浮躁的心理,要埋下头来,回到教育的真本。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真本就是“使人
5、成为人”。这个“成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知识,他还包括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适应生活、独立生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从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上来说,还应当“拓展生命的厚度”,我们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丰富生命的色彩,用教师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再让学生的生命反过来成全教师的生命。这个当中,师生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绝非单向的。从教育的真本上来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我们非要往人家的模式里钻呢?我觉得教育和课堂应该是沉下心来研究的,它不能搞“运动,我还认为教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现在有个很不好的苗头,就是到处学那些媒体认可的名校,好像把他们的“模式”一搬
6、过来,教学质量就上来了,这样导致了很多的学校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回过头来讲,我反对“一哄而起”,反对“复制”,但是并不意味着排斥“学习”。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肯定有他们的长处。他们的长处在哪里?就是他们的课堂教学抓得比较“实”,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但是“实”,弄得不好就是“死”,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所以我的管理理念叫做“同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大方向、大原则不变的基础之下,各个部门、各个班级、各个教师自行其是,也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灵动的范式可能更好一些有人觉得,模式
7、可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可是我更倾向张文质先生在《保卫童年》里所说的观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差异的,要让孩子有机会,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才能和智慧,这是其一。其二,老师也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天赋、才能和个性,有个性的人才能成全孩子的个性。教育,通过成全学生的个性,最终才可能成全整个民族与社会的创造力。” 课堂其实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的相遇,一种生命的润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给对方以启迪和帮助,学生在这种帮助中,认识渐渐提高了,学养渐渐丰富了,生命也就渐渐丰厚了;随着学生生命的丰厚,教师个人的生命也就
8、丰厚了。由于学生一天天的长大了,认识加深了。所以教师对课堂、对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