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

ID:37304644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1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_第1页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_第2页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_第3页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_第4页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的超然4 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苏轼的超然摘要: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物,让人知道用超然的心境挑战人生。本文从他的人生及其佛老思想开始,论述了其对审美人生的追求,豪迈与人生理想的联系,以及老庄思想的影响。苏轼追慕自然,幽默人生,他的人格超然美的具体内容,直至今天,对我们也有着美的价值和美育的意义,东坡的这种美将永远闪烁耀眼光芒,它的影响会一直延续。关键词:超然,人生,思想,追求,理想,自然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

2、听,去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依赖,为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为人所传唱的名字—苏轼。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物,让人知道用超然的心境挑战人生。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诗、词、文兼善的一代文学巨匠,作为一位能把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融为一体的思想巨人,作为一名少年就“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而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惜自身安危的“人

3、民公仆”,千百年来,一直是矗立在中国人的心中的一块耀眼丰碑。自古以来,许多一身正气之士,在肮脏、污浊、遭人打击的世尘面前,自沉江河者有之,遁隐山林者有之,“万事不关心”者有之,抑郁忧伤而死者有之……而苏轼却在“朝闻……,夕贬……”的几死遭贬中,高声唱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的凯歌,活着北归,实为一大奇迹,大有苏武牧羊的悲壮!我们从这活生生的真实人生中,读到了他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所表现的对人生超然态度,比起他的几位前贤如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等来,更为丰富、深刻和动人,更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成为后世中国文人竞相仿效的对象,影响了一代又

4、一代后继者的逆境人生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论苏轼的这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一:苏轼的独特的风雨人生及佛老思想(一)独特风雨人生经历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嘉祐二年(1057),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其卓荦不群的才华而名震京师,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此时,其母程氏病故,苏轼立即与父亲、弟弟回乡奔丧,并在家守丧两年。此后十年,苏轼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仅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

5、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苏轼历任地方官,看到新法推行中的若干弊病,常常作诗讥讽,更激化了与新党的矛盾。元丰二年(1079),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多方营救(包括已经退隐的王安石的上书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神宗死后,哲宗嗣位,高太后控制朝政,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也被起用,先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礼部尚书。旧党尽废新法,苏轼则有所保留,主张兼用所长,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他只好一再要求出任地

6、方官。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早已变质的新党重新得势,苏轼又连连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成为被放逐到天涯的孤臣。直到元符三年(1100),他才受命由儋州渡海北返,次年便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五岁。总之,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然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苏轼决非那种悲悲切切、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豪迈洒脱、个性鲜明、开一代风气的大作家。确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苏轼尽管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

7、却始终在追求人生的价值和个性的张扬。多年屡遭被贬逐使他能深入社会,关心百姓疾苦,在地方上做了一些好事,锤炼了他旷达率直、坚定沉着的性格。正是这独特的风雨人生,造就了苏轼的超然。(二)佛老思想的影响苏轼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如果说,屈原和杜甫表现了儒家的忠君、爱民、‘至君尧舜’等进取的观念,苏轼的人生观念,则提供了如何使儒家的进取与佛老的退避批判地结合统一的范例。”[1](P34-35)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