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超然台

苏轼与超然台

ID:36461869

大小:8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苏轼与超然台_第1页
苏轼与超然台_第2页
苏轼与超然台_第3页
苏轼与超然台_第4页
苏轼与超然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与超然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与超然台戴翠梅编撰一、苏轼密州岁月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中旬,旷世英才苏轼任密州太守,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时,正值苏轼三十九岁至四十一岁的“不惑”之年,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人生的成熟期,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独特的业绩,成为他光辉一生的重要阶段。《礼记·曲礼上》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这原是对一般士子而说的,何况是对旷世英才的苏轼!他必然要表现出异样的才华。苏轼知密州的官衔全称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苏轼知密州之初,即遭逢了莫大的困境。当地蝗灾、

2、旱灾交相为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加以“新法严密,风波险恶”,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饥馑疾疫靡有遗”,“流殍之余,其命如发”,其逃亡,弃婴者随处可见。值此“岁凶民贫”的严重景况下,使苏轼感到“力所无如之何者多矣!”压力极大,这无疑是对苏轼任太守的一次严峻考验。苏轼为拯救密州人民于水火之中,其行动之迅速是惊人的,其施政的智慧也超乎寻常,显示了他雄才大略、措置裕如的政治家风度。苏轼在密州的政绩,一是灭蝗抗旱;二是登常山祈雨救旱;三是治盗;对贫苦百姓充满同情心。  苏轼在政绩上赢得群众的爱戴,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他把“为政”通向“道德”,提高了施

3、政者的品位,所谓“吏实不德,无以导迎顺气”;二是他常自疚自谴,责备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我衰临政多缪错”,“民病何时休?”“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苏轼这种对人民谦恭自愧似芒刺肤肌的心绪,决不是随口说出,实乃其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二、超然台1、超然台简介超然台,位于诸城市。原系北魏筑城时所建,以作瞭望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密州知州时,维修并增建楼宇,以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之所,其弟苏辙慕其台,取名为“超然台”。苏轼深爱此台,并写了《超然台记》,以志其事。苏轼知密州近三年,著有诗词歌赋200余首。其中,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

4、几时有》于台上饮酒赏月时即兴而作。后人为缅怀苏轼,常慕名登台凭吊,并留下许多名诗佳句、墨迹刻石,使超然台更加丰富多彩,享誉国内外。重修超然台,历朝历代都有所为。有记载的,近现代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民国十四年(1924)重修。超然台毁于民国二十五年(1946)。重建超然台,是因苏轼而闻名。诸城市委、市政府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为弘扬民族文化,挖掘研究苏轼文化,使诸城地方名人文化重扬国内外,决定重建超然台。超然台本着修旧如旧,参照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重建,台高10米,台上楼宇设仰苏堂、慕贤亭、东西庑房等。为烘托周围环境,增加气势,同时恢复重建部

5、分城墙,城墙高10米,长152米。超然台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陈列形式以碑刻、字画为主,陈列内容以苏轼在密州的活动和传说为主线,辅以苏轼生平、“三苏”、苏轼与文学、苏轼与字画等,通过陈列展示,深入挖掘苏轼和超然文化,将其建成全国一流的苏轼研究中心。超然台建成后,将成为传承诸城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宣传诸城的重要场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就是在超然台上即兴而作的。超然台位于山东诸城(古密州),最初是北魏时建造的,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维修并增建楼

6、宇,成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的所在,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文意,命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苏轼深爱此台,写了广为流传的《超然台记》。苏轼在密州近3年,著有诗词歌赋200多首,其中就包括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时写下的《水调歌头》。苏轼离开密州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超然台上建造了苏公祠、慕贤亭等。后来,一些文人名士,常常慕名登台凭吊,留下了许多诗篇名句、墨迹刻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然文化。随着朝代的变更,超然台也历经沧桑,据史料记载曾先后重修复建16次,但最终在解放战争后期被夷为平地。为弘扬民族文化,诸城市政府重建超然台。2009年5月,气势宏伟,古朴典

7、雅的超然台又出现在世人面前。超然台景点分超然台和苏东坡纪念馆两部分,超然台位于城墙中段,是朝南凸出的一个台子,台前刻有苏体“超然台”三字。由台右侧的城墙坡道而上,穿过台上的垂花门,就是苏东坡吟咏“明月几时有”的超然台。超然台台上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墙城垛口,距正面垛口约7米处是慕贤亭,门上悬横匾一块,上书“慕贤亭”3个大字,门前两明柱上有楹联:“昨既见情怀,岂独文章推国手;登台增景仰,常留忠爱系人心。”站在超然台上北望,视野非常开阔,依然能找到当年苏轼北瞰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