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

ID:3127937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_第1页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_第2页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_第3页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_第4页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  提起苏轼,中国的读书人没有谁不知道他。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那就是“不朽”!苏轼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独一无二”!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号“东坡”一样,一坡又一坡,而且大都是下坡。苏轼的一生,历尽坎坷,一贬再贬,可以说是中国贬谪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苏轼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于他大量的文学创作、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而在于他于困境中修炼而成的“超然、乐观”的人生智慧。这才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他感动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可贵之处。正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中说:“三代以下诗人

2、,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一、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超然”是苏东坡密州任上的思想精髓,并成为他日后身处逆境的精神支柱。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繁华的杭州来到山东密州这片贫瘠的土地,政治失意,生活困顿。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如何找到人生的快乐之道?苏轼在《超然台记》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  超然物外,体现了苏轼置身逆境的旷达心态和超越意识。尚永亮在《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一书中评价:“所谓超越意识,既是一种人生理念,更

3、是一种生活态度,……6也就是说士人虽身处逆境,却能不为所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所挂碍的境界。”  (一)超越外物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苏轼《超然台记》)物之有尽,而人欲无穷,“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列子》卷七),这些近乎疯狂的贪欲,最终会让人失掉心性,“是谓求祸而辞福”。正如《庄子?让王篇》所讲:“今世之人,居高官厚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祸哉?”苏轼审视人生的忧乐、福祸等辩证关系,为当下人生找到一条

4、不累于物的价值取向。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以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苏轼《超然台记》)。“游于物之内”,人易被口腹所役、名利所驱,人异化成物的奴隶,便“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庄子?缮性》)。正如苏辙《超然台赋》所写:“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返,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耶?”因此要使人达到“无所往而不乐”的境界,就应该“游于物之外”。  (二)超越自

5、我  “游于物之外”,即超然物外。只有淡化对物的欲望,泯灭万物之间的差别,等齐贫富、美恶、福祸、忧乐等,才能“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非必怪奇瑰丽者,?糟啜漓,皆可以醉,果疏草木皆可以饱。”6(苏轼《超然台记》)万物的差别性消失了,苏轼消除了分别心,忘记了自我。《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唯有“丧我”,“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同万物”、“道通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也即“心斋”、“坐忘”必然要达到的“虚明”、“大通”境界;唯有“丧

6、我”,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游心于淡”、“游于无穷”,达到心灵和精神的绝对自由――“逍遥游”,从而达到“至人无己”的最高境界(《庄子?逍遥游》)。  超然物外绝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苏轼在经历了磨难后超越困苦超越自我才拥有的。“超然物外”蕴含着苏轼超出常人的大智慧:苏轼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营养,“超然物外”思想明显受庄子的“齐物我”哲学观的影响,也渗透融合佛道淡泊虚静的人生理念,体现出智者的灵动与达者的圆融。其儒家的用世之心一直未泯,展现出一种热爱人生的入世情怀。济之以苏轼独有的人生修养和人生经历,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7、  董仲舒说:“圣人何其贵者?起于天,至于人而毕。毕之外谓之物,物者投所贵之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苏轼以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说:“东坡一生在政治上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6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在新党与旧党斗争的漩涡中,几经沉浮。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8、罪贬黄州对苏轼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代最强音。“莫嫌荦确坡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