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

ID:37295099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_第1页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_第2页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_第3页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_第4页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ttp://www.pep.com.cn/200301/ca136915.htm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2003-02-2608:38:14)摘要:课程目标取向的选择是编制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从理论而言是在过程与结果、隐性与显性、唤起性与规定性之间的选择与侧重。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对现实课程目标取向的恰切分析,决策的理性和情境性、课程实施者以及课程理论研究和课程实验的现状等因素都制约着课程目标取向的选择。关键词:课程目标取向;选择;制约因素课程目标是一定的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

2、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如何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这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然教育目的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不同的课程目标取向又决定着教育目的的体现程度和体现方式。所以,在编制课程目标之前,人们在选择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时似乎都要经历一次煎熬,不仅要不断告诫和时刻努力不要产生从教育目的到课程目标的落差,而且要积极探索和尝试选择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取向,以真正落实教育目的。一、课程目标取向的两极追求对于课程目标的问题,尤其是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而每种观点都是优势和问题并存。只有在充分认识这些

3、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时刻保持自觉与自省,才能使所编制的课程目标不至于出现重大的缺失。因而每次课程改革对于课程目标的取向进行重新审视也就成为必然。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课程目标的确定始终在不同的取向中游荡,人们无法断定究竟哪种取向是终极的、理想的,如果试图做出这样的判断,不仅是不负责任的,也会把课程的探索推向悬崖边缘。因为任何取向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没有最理想的教育理论也就没有终极的课程目标取向;不同的课程目标取向在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也相互碰撞与对话,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教育现实(教育情境)需要

4、有与其相适应的课程目标取向,教育现实不同决定着课程目标取向的差异。对于课程目标的取向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其做了不同的静态的归纳或分类。国内的学者有的分成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1]有的分成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2]也有的分成泰勒的行为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3]这些归纳或分类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界限。从各种取向来看,实际是在过程与结果、隐性与显性、唤起性与规定性之间的选择与侧重,从而表现出不同取向的追求。追求课程目标的结果、显性、规定性取向的代表当然首推行为目标(behavioralob

5、jectives),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程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F.Bobbitt)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程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这样的课程目标是基于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理论。按照这样的理论,组成课程目标的步骤不仅可以具体化,而且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桑代克曾为当时的小学数学列举出3000个目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行为目标真正成为课程目标取向的主导,是随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

6、本原理》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4]后来,在大量的教育文献中甚至把课程目标和行为目标等同,二者成为同义词。行为目标的盛行与其自身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克服了课程目标模糊性和随意性的缺陷,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使其按照预先设计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行为目标为评价的效度提供了依据和条件,以具体行为的形式来判断目标是否达成毫无疑问体现出了评价的准确性。不可否认,行为目标在推动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认识到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的科学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为目标自身所存在的缺

7、陷,以及在课程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的副作用。按照行为目标所依据的实证主义科学观,不仅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分解,使其尽可能地具体、精确,分解之后的具体行为相加之和就是原来的行为,而且可以对这些行为做出周密的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为依据,行为目标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和静态的说明,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确定性。这就意味着人的学习过程完全可以预先设计,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这些设计出来的行为,既具有严密的体系,又有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然而,人的学习过程不是完全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要通过主体的积极行为来实现,有时是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具

8、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动态的学习过程与静态的课程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完全遵从预先设计出来的静态目标,则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