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

ID:37289158

大小:1.24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21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_第1页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_第2页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_第3页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_第4页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我们面对丰富多彩、奇妙无比但又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总要应用一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模型法就是我们处理中学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物理模型通常分为三类:一类是概念模型,例如质点与刚体、弹簧振子与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一类是条件模型,例如阻力不计等;还有一类是过程模型,例如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等.在力学中,我们还会遇到诸如轻绳、轻杆、轻弹簧、轻滑轮之类的模型,它们在物理问题中往往起着连接对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力学的基本模型.一、力学的基本模型1.轻绳绳索模型通常具有如

2、下特点:①绳索质量不计、形变不计、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且拉力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②绳索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等于绳子拉物体的力或物体拉绳子的力.③绳索两端所系物体在任一时刻.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④绳索张力变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计。2.轻杆轻杆模型常具有如下特点:①轻杆质量不计、形变不计、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且拉力或压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垂直(注意与轻绳的区别).②轻杆内部弹力处处相等且等于轻杆拉(压)物体的力或物体拉(压)轻杆的力.③轻杆两端所固结物体在任一时刻,沿轻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④轻杆弹力变

3、化过程时间不计。例1(1998年高考上海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B.N不变,T变小C.N变大,T变大D.N变大,T变小3.轻弹簧轻弹簧模型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质量不计,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2)同一时刻,弹

4、簧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处处相等,且等于弹簧拉(压)物体的力或物体拉(压)弹簧的力.(3)当它与物体固结时,轻弹簧的形变和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需要时间过程;在极短时间内,通常可认为弹簧的形变量及弹力不变(注意与轻绳、轻杆的区别).(4)弹簧因为弹簧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产生压缩形变,所以任一时刻,弹簧两端所固结的物体在沿弹簧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方向均不一定相同(注意与轻绳、轻杆的区别);一般说来,当两物体沿弹簧方向的速度相同时(即两者没有相对速度时),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量最大。第50页例2(2001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如图所示,两

5、根相同的轻弹簧S1、S2,劲度系数皆为k=4×102N/m.悬挂的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l=2kg和m2=4Kg.若不计弹簧质量,取g=10m/s2,则平衡时弹簧S1,S2的伸长量分别为(),A.5cm,10cmB.10cm,5cmC.15cm,10cmD.10cm,15cm4.轻滑轮中学涉及到的轻滑轮有两种,一种是定滑轮,另一种是动滑轮.不论哪一种滑轮都具有以下特点:滑轮质量不计、形变不计,滑轮与轴、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因此绕过滑轮的绳上张力处处相等,且绳子及轴对滑轮的合力肯定为零。例3(1994年高考上海卷)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

6、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取10m/s2)().A.50NB.50NC.100ND.100N例4(1996年高考上海卷)如图所示,长为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垂直于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绳中的张力T是多少?10牛例5(199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轻杆OB,可绕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左端B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杆上一点A系一不会伸

7、长的细绳,将绳跨过光滑的钉子C与弹簧K连接,弹簧右端固定,这时轻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已知OA=OC=,弹簧伸长量恰等于AC,由此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5.连接体模型若干个物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连接体。其连接方式,—般是通过细绳、杆等物体来实现的.从连接体的特征来看,可以建立这样的广义连接体模型: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物体,如物体的叠合,就是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形成连接.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如处于平衡态或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求解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力学中能力考查的重要内

8、容,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综合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㈠、隔离法假想把某个物体(或某些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部分)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