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ID:37283363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1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_第1页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_第2页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_第3页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_第4页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2006-12-1412:19:06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摘要:提要1951年以来,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水稻种提 要 1951年以来,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

2、水稻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特别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是对1980年代以来显著增温的响应。关键词 温度变化;响应滞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中图分类号 P46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3-0213-05  过去100多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3~0.6℃,变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更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已提到了目前的政治议程[1]。对农业生产而言,气候变化意味着资源与自然灾害状况的变化,势必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致使人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有关变暖的影响研究大多假设气候情景下的模拟,

3、对变暖影响的区域实证研究较少,特别缺少有关人类对气候变化适应过程的研究。  我国经历与全球相似的变暖过程,自1980年代以来呈现明显的变暖趋势,其中,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变暖趋势尤其显著,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2]。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19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呈现的显著变暖为产量和种植北界均显著地受温度条件限制的水稻种植提供了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对黑龙江省1951年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特别是1980年以来气候变暖与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为认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提供一个实证。1黑龙江省水稻种植

4、面积的时空变化1.150年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朝鲜农民进入奉天(现辽宁)东南边区,他们在移居的各河流谷地修堰引水,进行水稻栽培并传播技术和经验,使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在现属黑龙江省的五常、阿城及黑龙江省的呼兰、瑷珲等地也开始零星地栽培水稻,清末民初,黑龙江巴彦、汤原等地也相继种植水稻[3、4],近50年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年鉴和经济统计年鉴资料[5~7],1949年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为11.2万hm2,至1956年增加至29.4万hm2,直到1960年一直保持此

5、种植面积水平;在1961~1963年急剧减少至12.3万hm2之后,水稻种植面积直到1974年一直未超过165万hm2;1975年以后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20万hm2以上的水平;1984年面积达27.8万hm2,此后稳步增加,至1992年增至77.8万hm2;在经1993年的略有回落之后,1994~1997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加速增长,至1997年达139.7万hm2(图1)。图11951~1997年哈尔滨站年平均温度、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变化及趋势拟合(三次多项式)Fig.1Changesoftheannealmeantemperature,

6、thetotalpaddyplantingareaandtheunitareaproductionofriceinHeilongjiangProvince1.21980年代中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空间差异  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增长,1985~1992年是增长的第一个阶段,1992年全省的播种面积达1985年的2倍,大多数县、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在1992年达到此阶段的最大值,1993年的水稻种植面积略有回落,达73.6万hm2。在水稻种植面积增大的同时,种植的空间范围也发生变化,根据1985~1993年分辨率到县、市一级的

7、水稻种植面积记录可以看出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对比1985年和1993年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可以看出,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体上北部增长的比例大于南部,增长比例最大的地区位于小兴安岭东、西两侧和三江平原的平原地区(图2)。1985年的水稻集中种植区在47°N以南地区,在水稻区划中属最适宜区和适宜区[8],种植面积大于0.6万hm2的县、市均集中在此线以南;此线以北县、市的种植面积大多不足0.1万hm2,在水稻区划中属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8],其中北部的嫩江、逊克、孙吴、嘉荫等县的种植面积不足40hm2,且直到1988年后才开始有连

8、续的水稻种植。至1993年,47°N线以南绝大多数县、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增至1985年的1.1~2.5倍,除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