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校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本卷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富豪的事情,涉及数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保障 B. 土地不允许买卖C. 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
2、 D. 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2.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该朝代是( )A. 春秋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3.《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车
3、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此规制中“左祖右社”的布局( )A. 体现了家国同构与家国一体 B. 确立了森严的宗法等级序列C. 消除了贵族世袭继承的矛盾 D. 标志着王权已初具神秘色彩4.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
4、 )A. 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 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C. 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 D. 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5.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备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音liè,意,同等、相等)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5、 )A. 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 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C. 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 D. 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6.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注重把握农时 D. 注
6、重使用肥料7.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 B. 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C.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8.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 古代官营手工业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 传统的“
7、重农抑商”政策 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9.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 )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10.“它加大了风量,
8、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清11.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