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

ID:3727073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_第1页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_第2页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_第3页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_第4页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高结构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几个常见问题 高结构教学活动是指那些:“指向鲜明,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有严密的流程,教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控制整个活动走向和流程”的活动。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和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由于高结构教学活动既便于教师操作与评价,又有利于教学活动效益的体现,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仍占据着主要地位。实践中,由于高结构教学活动的目标,活动是以预设为主开展的,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缺乏教育机智”的现象,其中主要缺乏的,就是“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机智。现象一:独人舞台案例:这是小班下

2、午的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的时间。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成“鸟妈妈”带着“小鸟们”来到了“大树林”。老师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时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有不少孩子回答“不饿”。老师看了看这些孩子,自顾自地说:“哦,我们肚子饿了是不是呀?那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提小虫……”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予理睬,没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应答,而是沿着自己设计的活动思路自顾自地开展活动,几乎把教学活动变成了自己的“独人舞台”。这种现象在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中出现得比较多。长此以往,孩子在潜

3、意识里容易   形成一种“有我无我都一样”的思想,养成“顺着老师的思路走”的习惯,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看法,难以富有个性地发展。如果教师能够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她就会首先肯定孩子们的说法,转变自己的思路,然后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说:“是啊,我们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吃饱了以后,该做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再引出“吃饱了有精神学本领了,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捉小虫”。虽然这样的应答仍是围绕着预设的目标进行的,但尊重了孩子的反应,效果会好得多。现象二:简单重复案例:中班今天的活动是科学活动《筷子》。活动中,老师请孩子

4、们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有什么不同。轩轩说:“我的筷子是白色的.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咖啡色的:”老师说:“很好,轩轩发现了自己的筷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不一样的,他的筷子是白色的,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咖啡色的。”分析: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简单重复孩子回答的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多见,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中,使幼儿园的高结构教学活动变得冗长乏味,教学节奏缓慢,效率低下。而且,教师经常简单重复孩子的回答,会使其他的孩子认为“反正他的回答老师会说第二遍,我不听也没关系”,久而久之养成不好的倾听习惯和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5、一旦进入活动安排紧凑、注重教学效益的小学,容易使孩子觉得上课听讲非常吃力。而一些优秀教师在活动中面对幼儿的回答,她们一般都能比较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应答,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孩子回答的要点作进一步提升:“很好,轩轩发现他的筷子和其他筷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现象三:肯定过早案例:小潘老师工作还不到三个月,今天园领导要来听她的科学活动课《隐形水果》,她事先作了充分准备,可总觉得自己班的孩子入园还不到三个月,常规也不是很好,所以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总怕孩子们的回答

6、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不知道怎样引导。活动开始了,她拿出一盘果珍粉对幼儿说:“老师这里有一盘神奇的粉,请你们来尝一尝,说说里面藏着什么水果。”孩子们反应非常积极。她选择了一个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孩子,孩子一尝马上就兴奋地回答:“橘予。”小潘老师一听,马上笑着说:“嗯,你的小嘴巴真灵,马上就尝出是橘子了,真不错!”分析:作为一个高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更应该注意把握教育的时机,充分利用自己所设计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本案例中,老师可能是因为紧张,没能充分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活动,在第

7、一个孩子回答正确后,便着急地将答案告诉了其他孩子,使其他孩子丧失了继续探索的机会,导致这一环节的课堂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如果老师在第一个孩子回答之后能够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把这个难度并不高的问题也抛给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提高的机会,效果会好得多。老师可以这样说:“嗯,他是这样认为的,你们刚才尝过了,你尝到的是什么呢,也来告诉老师好吗?”现象四:语气暗示案例:在中班开展的科学活动《棉花》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对棉花的基本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子彦问:“棉花是种在地上的吗?”老师说:“你们

8、想一想,是不是?”奔奔说:“棉花是有根的,根是在地上的。”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子彦又问:“棉花的花是从哪儿来的?”笑笑说:“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老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吗?”笑笑听出了老师语气中否定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