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9948
大小:17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0
《枣阳二中2015年3月高一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枣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的答题卡上。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
2、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2.《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古代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3.“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3、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5.我国战国时成书的《吕氏春秋》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
4、)。”该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D.土地私有制提高其利用效率6.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第1页(共6页)-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7.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A.青瓷B.唐三彩C.粉彩瓷器D.釉下彩绘8.《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
5、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9.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资本主义萌芽迅猛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水浒传》中的一幕: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
6、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11.西汉某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限制了富商大贾的利润D.是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的反映12.《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
7、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D.可能说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发展13.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